疾病饮食
疾病饮食

您现在的位置: 颂歌 > 颂歌前景 > 过什么圣诞,休什么战

过什么圣诞,休什么战

发布时间:2023/12/14 10:00:59   点击数:
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www.zgbdf.net/m/
年12月24日,平安夜,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西线战场因圣诞节停火,英军和德军唱起圣诞颂歌,庆祝节日到来,有些地区的休战甚至持续到了元旦。年圣诞节,德法双方也有一次圣诞休战,而到了年复活节,东线战场也发生了类似的休战。大战期间,两国对峙。但圣诞休战让我们看到了世界大战之下的真实的士兵,他们虽然身处不同阵营,却都是平凡而真实的普通人,他们互相祝福、互赠礼物,这段故事后来被广为流传。今天,就让我们重回年前的西线战场,回顾这段闪耀着人性光辉的迷人历史。年冬,战争爆发时就开始的运动战在西线战场上基本上结束了。原本按照施里芬计划,德军将席卷法国,开战后第12天攻下列日,第19天攻取布鲁塞尔,第39天攻下巴黎。所以,德军在西线战场聚集了一支大军,意图占据主动权,迅速攻下法国。在开战最初几个月内,德军、法军和帮助法军的英军都处在运动战状态下,交战双方损失惨重。然而,当时双方都坚信战争会很快结束,所以西线战场上的士兵对战争还怀着极大的热情。马恩河战役前,在巴黎下火车的士兵乘坐出租车开赴前线,无论是这些士兵,还是为他们欢呼的市民,或是开车的司机都没有想过,这场战争会持续四年多。一座纪念年圣诞节休战的十字架待到圣诞节到来时,战争已经爆发四个多月了,施里芬计划的时间表已经毫无意义,双方开始胶着。聚集在狭窄的西线战场上的几百万士兵从交战最初几个月的彼此进攻,转而挖掘战壕,布设铁丝网。原本豪气冲天的士兵被毫无意义的消耗和杀戮折磨着,他们每天在战壕里躲避对方炮兵的轰击,待到对方的炮击结束,己方的炮兵又要还击。还击过后,对方的炮兵又会发起新一轮轰击,如此周而复始。日后漫长的战壕战的苗头已经出现,士兵不可避免地萌发了厌战情绪。所以,圣诞节这样的宗教节日到来时,士气低迷、厌倦战争的士兵会选择停火庆祝圣诞节,也就可以理解了。而且,此时双方战壕间的“死亡地带”远比后来的战壕战时期狭窄,这也为他们一起庆祝圣诞创造了客观条件。德英两国的士兵在无人区见面双方能一同庆祝圣诞节,还有一个客观条件——语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重视国民的中等教育和职业培训,还有不少德国青年到英国工作,这些德国人都会说英语。虽然这造成了英国社会对德国秘密入侵的恐慌,但在圣诞休战时,这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德国军队里有不少人会说英语。作战双方中有很多人是可以用英语交流的。另外,圣诞颂歌《平安夜》(StilleNachtHeiligeNacht)的英文版和德文版几乎是一样的,这也拉近了英德双方士兵的距离。年12月24日,德国士兵在他们的战壕内竖起圣诞树,摆上蜡烛,并唱起圣诞颂歌,很快英国士兵也唱起英文版的《平安夜》。接着,两边开始互道祝福,交换起食物、香烟和酒等。整日轰鸣的炮火也沉寂了,短暂的休战让双方有时间将阵亡的同胞尸体带回各自战线后方埋葬。人类历史上最闪亮的几个瞬间之一——圣诞休战就这样发生了。一些指挥官对这种停火的行为非常不满,禁止己方士兵再与对方私下交流,并命令炮兵确保炮击不再中断。然而,尽管收到这样的命令,有些地区仍然出现了刻意抑制战斗的情况:炮手在固定时间轰击固定的地方,以免造成人员伤亡。其实,休战并非圣诞节独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都曾有过小范围的停火,士兵会利用这段时间走出战壕去寻找受伤或死亡的战友,或是和原本敌对的士兵交谈、交换东西。年圣诞节休战是规模最大、最著名的一次休战,为后人广为称道。那么,为什么当时的东线战场没有发生类似的休战呢?首先,西线战场圣诞停火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运动战已经结束。按照施里芬计划,原本德国要同时入侵荷兰和比利时,但是赫尔穆特·冯·毛奇(通称“小毛奇”)修正了施里芬计划,小毛奇认为,如果战争无法在短期内结束,那么德国就需要中立国,所以应放弃入侵荷兰。另一方面,比利时到卢森堡的阿登森林的战线不适合大军团作战,而卢森堡到阿登森林之间的战线则是法军主要的进攻目标,德国在这里部署的兵力并不强,只是为了起到抵抗和迟滞法军攻击的作用。因此,西线战场的运动战大体上已经结束了。但是东线战场的情况则完全不同。东线战场从德国的东普鲁士一直延伸到罗马尼亚边境(年罗马尼亚尚未参战),战线几乎南北纵贯了整个欧洲。但在如此漫长的战线上,德国部署的兵力完全无法和西线相比。同样在东线战场作战的奥匈帝国兵力也十分有限,当时奥匈帝国在南线战场和塞尔维亚作战,在东线战场和俄国作战,这就导致在空间上远比西线宽广的东线战场,中欧盟国只部署了一支规模弱小的军队。东线战场上的另一股力量俄国,虽然兵力要多许多,但因为东线战场地域辽阔,他们打的是非常典型的运动战。所以,虽然作战双方在东线战场都没有取得实质进展,但是他们打得非常热闹。与已经渐渐陷入胶着的西线相比,东线战场还保持着战争的戏剧性,双方士兵就不太容易产生厌战、同病相怜的情绪。而且,东线战场上的三个主要交战国:德国、奥匈帝国和俄国,三国人口基本都是在国内流动,很少互相流动,因此这三国的士兵语言并不相通,一边说德语,另一边说俄语,就更不用说奥匈帝国还有五花八门的语言,比如匈牙利语、捷克语、克罗地亚语。当然,运动战尚未结束也好,语言不通也罢,这些还不足以完全解释东线战场为什么没有圣诞停火。这当中还有一个决定性的因素——东线战场上交战双方的圣诞节不是同一天!中欧盟国的德国和奥匈帝国都按照格里高利历——如今我们最常用的公历——过圣诞节,西线战场上的法军和英军也是如此。但是东线战场上的俄国和塞尔维亚的士兵,是按照儒略历来过圣诞节的。这两个历法的圣诞节并不是同一天。年的圣诞节在西线战场上是温馨感人的,战壕中回荡着圣诞颂歌《平安夜》,士兵们虽然身处敌对阵营,却在同一天感受到了节日的气氛。而在东线战场上,可能是这样的:奥匈帝国的士兵12月庆祝圣诞节时,俄国人喊——“对面那些说匈牙利语的不知在唱些什么,闹哄哄的!”“烦不烦?还让不让人睡觉了?是不是应该开上几枪让他们安静点?”而俄国人在公历1月初庆祝圣诞节时,奥匈帝国这边则是——“那些喝白酒的俄国牲口又在撒酒疯!”“你们那边有什么趁手的武器给他们来几发!”这可能是东线战场在年没有圣诞停火的根本原因。编辑说明文字/高凌编校/欧皇喵封面/姜博约排版/散步鱼丸火车便当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kangworkshop.com/jbzx/15835.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