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饮食
疾病饮食

您现在的位置: 颂歌 > 颂歌前景 > 没有万能的绿皮书,真挚的友谊才是孤独

没有万能的绿皮书,真挚的友谊才是孤独

发布时间:2025/4/23 14:33:57   点击数:

雪忆柔“孤独的人,总是害怕迈出第一步。”这句台词出自电影《绿皮书》,一部改编于真人真事的优秀故事片。很多人在影片中看到了“种族歧视”,而我看到的却是一场难忘的旅途和关于孤独的救赎。一个是上流社会的黑人钢琴家,一个是底层社会的白人司机。一个富有却孤独,一个贫穷却快乐。他们就像冬天和夏天,是完全不可能交汇的季节,然而一场旅途拉近了他们的距离,书写了一段跨越种族和阶级的伟大友谊。华盛顿时报这样盛赞它:“这是一首对两个现实生活中的男人之间情谊的真挚颂歌。”一、通过隐秘背景的深入分析,折射孤独的根源唐·雪利是一位杰出的黑人钢琴家,因为要开启一场巡回演出,他需要雇佣一位同行的司机。托尼·利普是一家俱乐部的服务生,因为老东家关门装修,他需要为自己找一份临时的工作。在朋友的介绍下,唐和托尼相识了。电影《绿皮书》海报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下影片发生的时代背景,只有把这段故事放在特定环境下看,《绿皮书》才有意义。影片有一幕是唐打电话给总统肯尼迪求助,那么我们可以推断唐和托尼结交于年左右。那一年马丁路德金还没有发表《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说,这个时期种族歧视依然存在,通过影片中的绿皮指南书、日落城、特定宾馆和饭店就可见一二。然而人都是群居动物,拥有着雄厚资金和社会地位的唐为什么还会孤独呢?这要从他的成长环境说起。唐九岁那年便在华盛顿著名的列宁格勒音乐学院学习古典音乐,他是学校招收的唯一一个黑人。长大成人后,由于他出色的表现,得到了白人社会的一致认可,从此,他成为了这个圈子里颇有名气的音乐家。电影《绿皮书》海报正是因为他“服务”于白人社会,他和自己的种族有了分歧,仿佛跻身上流社会的他偏离了自己的根,也背叛了自己的肤色。尽管唐在上流社会有了名气,可是他的肤色不变他的真实地位也无法改变,他依然受限于有色人种的各种条条框框。他像夹在两座大山之间,哪边似乎都很亲近,哪边也无法依靠,他的成就越高内心就越孤独,甚至身边都没有一个可以倾诉的人。当托尼和唐到达第一处落脚点匹兹堡时,托尼站在旅馆的窗台瞭望,楼下是三五好友的畅聊笑声,楼上是孤独的唐在独自对着热闹的人群饮酒,这是托尼第一次对唐滋生反感以外的情绪。电影《绿皮书》海报巴尔扎克说:“在各种孤独中间,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独。”这句话很适合唐,拥有了金钱和名誉,却没有赢来真正的尊重,独自坐在“城堡”里的他有着深深的寂寥。二、通过个性鲜明的人物特征,揭露孤独的本质他们一黑一白,一静一动,一个高雅一个粗鄙,一本正经的唐和油腔滑调的托尼就像两个世界的人。①内心深邃VS心思单纯唐是一个喜欢安静的人,而托尼似乎一刻也闲不下来,以至于开车时唐要一遍遍提醒他:“注意看路。”两个人离开家刚出发没多久,就发生了第一次争执,托尼看到妻子为唐准备的汉堡后,赌气地大口吃起来。这个小细节反倒成了托尼的加分项,他的孩子气也侧面反映了他是个心思简单的人。这一路,托尼是个发问者,是个美食家,还是个好奇宝宝,他的世界充盈着简单的小美好。相比之下,总是闭目养神或者看着报纸的唐看起来是那样无趣,他努力地维持着一成不变的形象,克制着自己的内心。第一次钢琴演出后,唐的天才演奏赢来了阵阵掌声,但他却没能赢得真正的尊重。幸运的是,托尼对唐改观了,他脸上的自豪感就是这段友谊即将开启的暗示。唐弹的钢琴是指定的施坦威,钢琴上绝不放威士忌,这些小细节都是唐性格中的坚持,是他维持内心的那份“尊重”,揭示了他深邃的内心和不自信。比受到歧视更可怕的是自我歧视,这是唐骨子里的自卑,更是他孤独的本质。电影《绿皮书》海报②志行高尚VS唯利是图旅行途中休息时,路过纪念品店的托尼随意捡起掉在地上的“幸运石”放进了兜里,这一次两个人再次发生争执。托尼小市民的唯利是图和唐的高尚品德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件小事为唐对托尼人生的深刻影响做了铺垫。以至于雪夜回家的途中,唐揭露了托尼藏下“幸运石”的小秘密时,两个人的相视一笑也是对过去的和解。有趣的是,看起来应该高贵的白人其实骨子里是小市民意识,原本处于社会底层的黑人却是那样品行高洁,这样的强烈对比本身就是对现实的一种讽刺。电影《绿皮书》海报③高雅学识VS粗俗浅薄托尼是一个粗鄙没文化的人,但是他深爱着妻子和家庭,尽管他只是离家两个月,却经常写信给自己的妻子。前两次写信时,唐每次都在看报纸,实际上他关心着托尼的一举一动。直到第三次时,他终于忍不住亲口教起托尼如何写信。托尼的没文化此刻暴露无余,他甚至会将“dear(亲爱的)”写成“deer(鹿)”,可是这样的人却常常会说出有哲理的话,这也说明了他的通透,也正是这样的性格才能解开唐的心锁。《绿皮书》和《遗愿清单》的故事相似,都是跨种族的友情,《绿皮书》显然胜在了内容足够深刻。电影《绿皮书》海报④宽阔格局VS随心随性托尼是个穷开心的人,他没有钱,但是他很快乐。同时,他又是个简单的人,他想到什么就去做,而唐却是个谨慎的人,始终压抑着自己的内心。有趣的是,我们仔细听两位的英语发音,也能发现这两个人的大不同。唐是极为标准讲究的正规口语表达,而托尼的语言却极为随性。导演用这样的小细节以此来彰显两个人性格的不同,又暗示两个人的潜在性格特征。托尼是个典型的市井小民,他甚至可以随地解决人之三急,他还会边吃饭边吸烟。尽管托尼表面看起来很不靠谱,实际上他却是最有谱最有原则的人。这一点在朋友高薪邀请他跳槽,而他却坚定地留在唐的身边就可以看出。托尼在一次街边赌博之后被唐训斥了:“他们的出身决定了他们的命运,而你不一样。”唐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关心,而他对托尼的肯定以及他的宽阔眼界也给了托尼以自信。电影《绿皮书》海报唐和托尼的不同之处还有很多,导演力求用这种差异化来突出融合的不易。当唐最初那高高在上的像族长一样的形象逐步土崩瓦解后,与其说是托尼救赎了他,不如说是托尼温暖了他。其实,唐和托尼本就是相互救赎的过程。三、通过风格迥异的音乐变幻,表达孤独的内心唐是一个不听黑人音乐的黑人音乐家,这也暗示了为什么他会和家人疏远的原因。当然,孤独的唐也是有情感宣泄出口的,他会通过音乐表达情绪。镜头一直追随着唐巡演时的演出场景,细心的观众会发现,唐每一次演奏的音乐都是随着他的心情而变化的。电影《绿皮书》海报第一场演出时,因为刚离开自己备受尊重的北方,他尚在舒适圈之内,心情轻松的唐演奏的是自己最擅长的古典乐。到了第二场演出,他明显换了风格。这是缘于唐和托尼在路上时听到了动听的音乐,托尼对于唐竟然不认识小理查德感到万分吃惊,托尼说:“他可是你的同胞。”那一刻,唐眼神中的飘忽便是有色人种的心病。其实,在唐问起这是谁的音乐时,他已经被这样的律动所打动,这是种族血液里流淌的节拍。在当天的演出中,唐加入了拉格泰姆的因素,它是早期的爵士钢琴风格,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黑人音乐。这一段隐喻了唐开始接受黑人音乐并且融入其中,也为后来的情感爆发留下了铺垫。之后的几场演出,因为受这一路坎坷的影响,唐的心情摇摆不定。酒醉后被白人殴打、喜欢的西服却不被允许试穿,表面维持着礼貌的微笑内心却极其愤怒的他再次弹起纯熟的古典音乐。心情愉悦时,他还会加入黑人的音乐元素。直到最后一次演出之后,唐和托尼去了一家黑人酒馆,在演奏完一段奏鸣曲以后,赢得了阵阵掌声的唐甚至和乐队玩起了蓝调,那一刻,唐终于和自己的同族融为了一体。电影《绿皮书》海报唐深藏的温柔和孤独通过音乐寻找到了出口,古典音乐是他包装起来的高贵表达,黑人音乐则是他与自我融合的真实表现。四、通过跌宕起伏的剧情发展,点明孤独的救赎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它还有中间地带:共生。这一路,唐和托尼经历了太多事情,他们的友情也在一次次考验中逐步加深。最开始,托尼也会和家人一样用“黑煤球”“茄子”来形容黑人,会在反复看了几眼黑人维修工喝过水的杯子后,捏着手指一脸嫌弃地将杯子丢掉。影片的最后,他却怒声呵斥了对黑人用词不当的家人,这巨大的改变便是唐对托尼的影响。让我们回顾下他们结交的那些片段:托尼去应聘司机时,唐坐在高高在上的位置俯视着托尼,当唐提出他要聘请的不止是司机,还是私人助理,更是男仆时,一向讨厌有色人种的托尼决定愤然离去。而唐却紧张地从高高在上的坐椅上走了下来,他给出了想要聘请托尼的理由:因为他擅长处理纠纷。如果影片的时代背景放在当下,也许会让人困惑,当我们结合该片的背景来看,黑人的确是容易被各种问题困惑。尤其是这条巡回演出的路线,是由黑人的安全地带开往危险区域,那是脱离“绿皮书”指引的方位。电影《绿皮书》绿皮书上写着:“轻松度假,黑人司机绿皮书。”表面看起来,这是对黑人的保护和人道主义关怀,然而限定的本身就是一种圈定。托尼形容它是“黑人定制旅行”。电影《绿皮书》果然越往南越不和谐,为黑人提供的住宿之地成了托尼口中的垃圾场,墙上那个挂有“ForCOLOREDONLY”(仅为黑人提供)的牌子显得格外刺眼。老板因为是黑人,必须住在低等旅馆,而他的司机因为是白人却可以住在高档宾馆,这简直是天大的讽刺。电影《绿皮书》当托尼在车上点燃一支香烟时,唐说:“我快要没法呼吸了。”托尼和唐的第一次不和谐因素出现。如果白人都能懂得给黑人以尊重,即便没有认同,也会是风平浪静的局面。然而风暴往往暗藏在底层,压抑终究会爆发,只有真正的接纳才是永恒。这也是为什么《绿皮书》会成功的原因:托尼对唐的改观和接纳才是他们能够和谐相处的根本原因。改变人们的观念需要很大的勇气。然而这正是唐不可更改的坚持,他坚持要得到应有的尊重。演出期间唐想要去洗手间,管家却为他指了灌木丛中的室外厕所,那一刻唐的尊严受到了冒犯。客人们宁可等待用半小时回宾馆如厕的唐,也不想让他用白人的洗手间。托尼建议唐可以去路边的草丛中如厕,唐却说“那是动物的行为”。唐作为尊贵的艺术家,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他只能固执地努力地包裹着维护着作为黑人的尊严。电影《绿皮书》:室外卫生间当两个人的车在途中抛锚时,高贵的唐站在车旁等待,对面是劳苦耕作的黑人同胞,那一刻是鲜明的对比。尽管唐的言谈举止始终是高雅有礼的,但是他的肤色注定了他不可更改的社会地位。电影《绿皮书》唐对上层社会表现出了应有的尊敬,而托尼却对上流社会嗤之以鼻,两个世界观如此不一致的人,最后却能相互影响,这便是影片的成功之处。喜爱吃炸鸡的托尼说黑人都喜欢吃炸鸡,唐说这是他的狭隘,最后托尼成功地让唐不得不双手捏着炸鸡吃了起来。这个片段颠覆了人们的认知,本该儒雅的白人其实可以很粗放,本该粗鄙的黑人却是高雅的。兴起之下的托尼扔掉了随手喝完的可乐杯子,随后镜头下是车轮倒退,观众不禁莞尔,这两个人分明像极了大多数人的友情,有愉悦的一致认同,也有争吵的不和谐音。电影《绿皮书》当唐在酒吧遭到了欺侮时,托尼就像人们口中的“仗义的哥们”一样从天而降,而“喜欢胡说”的大嘴巴托尼用自己的小智慧拯救了唐。与其说是小智慧,不如说是底层生活的经验。这一次轮到托尼教训唐了,他质问唐为何不顾个人安危,而酒醉的唐终于说出了自己压抑的心声:“换成你家旁边的酒馆就会有所不同吗?”这句话叩响人心。种族歧视对于唐来说,是他无论多么优秀也无法打破的界限。如果托尼不出现,他的孤独像是无药可解。电影《绿皮书》:离开警局后歇斯底里的酒醉的唐有着吐露真性情的小可爱,当托尼可以搀扶着唐回到住处时,以前甚至对这种接触深恶痛绝的托尼已经改变了。当雨夜离开警局的两个人可以居住在同一个屋檐下之后,他们的友谊彻底升华。这是不同文化、不同种族之间的融合,是友情打破了这条无形的界限。电影《绿皮书》影片也有它的温暖,警察追上来提醒他们车胎漏气了的那个雪夜,让疲惫的托尼休息唐一路驾车时,到最后唐可以勇敢地提着一瓶酒去托尼家里过圣诞,他们的友情从此牢不可破。那一刻,唐勇敢地走出了封闭的城堡,他孤独的心得到了托尼的救赎。电影《绿皮书》结语唐和托尼从对立到和解再到创伤弥合,这份温情温暖人心。虽然两个大男人的友谊不足以撼动社会现实,但是携手共抗孤独、打破偏见这事本身就已经具备了深远的意义。《绿皮书》胜在无需鲜明的观点表达,因为公道自在人心。导演只是展现了一个时期的历史事实,没有黑白对错。揪着种族歧视不放,其实是对这部电影的片面的解读,唐和托尼友谊的光芒足以盖过所有的伤痛。是这份友情让唐摆脱了孤独,看清了内心,有了质的改变,这份救赎远胜过这一路所受的苦。《百年孤独》中写道:“孤独是一个陪伴人一生的伙伴,是一个既定事实,与其否认,与其抗争,与其无谓的逃避,不如接受它,拥挤的人群里让它保护你回家,周六的上午让它陪你吃早餐,整理阳光......”我们该为唐庆幸,他的孤独从此有了托尼分担,因为真挚的友谊便是孤独的救赎。作者原创,持续更新,感谢您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kangworkshop.com/jbzx/17002.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