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了,教你怎样避免血压不稳,
远离心脑血管疾病!
帝辰康咖
冬季气温逐渐降低,很多朋友发现小风儿一吹,血压也跟着不淡定了,而高血压患者又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冬季血压忽上忽下使得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高于其他季节,脑出血、缺血性脑卒中、心肌梗死和急性左心衰明显增多,让人忧心。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冬天该怎么控制血压呢?
血管热胀冷缩,引起血压波动
血管也有热胀冷缩的特点,天气转冷,室内外温差加大,在寒冷空气的刺激下人体易发生血管收缩、心跳加快及血压升高现象。而当温度升高时血管又会扩张,导致血压下降。
寒冷可刺激机体产生很多变化抵抗寒冷、保持热量,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分泌刺激血管收缩的激素,减少热量流失。这样下来,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的阻力就会增大,血压就会升高。
事实上,正常人群冬天的血压也会出现上升,一般来说冬天时血压会有5~10mmHg的波动,人体的平均收缩压比夏季高12mmHg,平均舒张压比夏季高6mmHg;气温每下降1℃,收缩压上升1.3mmHg,舒张压上升0.6mmHg。
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波动会更加明显,这主要是因为动脉硬化造成的血管调节能力下降。
起居规律,注意防寒保暖
高血压患者“冬高夏低”,保暖很关键。冬季做好保暖工作胜过药物治疗,尤其是头部保暖,建议冬季养成戴帽子的习惯,可以减少热量散失,更可以减少脑部血管收缩引起的各种不适。老年人要穿轻便保暖、吸汗透气的衣物,便于活动,又可防止穿衣太厚引起出汗。
不要熬夜,熬夜会造成人体内分泌紊乱导致血压升高。还要注意早睡晚起,每天要保证8-9小时睡眠,午睡30-60分钟,而充足的睡眠可保存充足的阳气,防止寒邪侵入体内,引发血压大幅波动。
冬季早上起床后应在被褥中活动舒展身体,然后再下床活动,为减少寒冷刺激,洗脸刷牙应使用温水。半夜起床上厕所,一定要穿好衣服,注意保暖。
预防呼吸道感染
天气变冷后,最先经受考验的是呼吸系统。气温骤降,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增多,尤其以老年群体这一抵抗力较低的人群为主。有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等慢性呼吸道病史的病人,随着天气转冷也容易出现上呼吸道感染。
与寒冷一样,干燥同样是呼吸道的劲敌。干燥空气容易损伤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导致局部上呼吸道感染,因此冬季要保持室内通风和适当的湿度。冬季适量喝些梨水、蜂蜜水、甘蔗水也有利于保护呼吸系统。
药,不能乱吃
天冷之后血压不稳,心脑血管疾病高发,但大家要采用「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的态度,血压轻度波动不需要换药。当发现血压升高时,要不要吃降压药,或者增加药量呢?先别着急,给身体一个调节过程。
只要血压波动不超过20mmHg且并没有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可以观察。波动幅度超过20mmHg这个范围,或出现了不适的症状,则需要去找专科医生,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切忌自己随意加用药物,更不要道听途说乱用药。
健康饮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天一冷,大家在饮食选择上更容易偏向高热量食物,再加上不愿外出活动,更容易出现血液胆固醇升高。胆固醇异常加上血压波动,对本来就脆弱的血管,可谓是雪上加霜。
膳食总体结构应低盐(一般成人每日摄入量为6g,约一瓶盖大小)、低脂、低胆固醇,最好能使用植物油,以及多食新鲜蔬果。高血压患者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适当增加大蒜、洋葱、海带、山楂、玉米、黑木耳、牛奶等具有辅助降压、降脂功效食物的摄入。
另外,推荐高血压患者多吃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常亮元素的天然中药养生,就像生长在昆仑山脚下无冻土层,地下雪水滋养而生的名贵中草药“沙漠人参”管花肉苁蓉,经高科技萃取后其有效成分:松果菊苷、苯乙醇苷类化合物KankanosideF、kankanose、verbascoside和cistanosideF皆具有舒张血管、降血压的功效。
同时肉苁蓉总苷能明显缩小脑梗死范围,改善微循环,提高脑组织GSH-Px(谷胱甘肽过氧化酶)和SOD(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MDA(丙二醛)含量,就避免冬季气温骤降导致的血压升高、不稳和心脑血管疾病防护而言功不可没。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