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佛中医↑医院
健康饮食有了最新标准5月1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正式发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据了解,新指南由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实践三个部分组成,这是近年来相关部门结合中国居民膳食和营养摄入情况,营养素需求和营养理论的知识更新。
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虽然我国居民膳食能量供给充足,体格发育与营养状况总体改善,但居民膳食结构仍存在不合理现象,豆类、奶类消费量依然偏低,脂肪摄入量过多,部分地区营养不良的问题还依然存在,超重肥胖问题凸显,与膳食营养相关的慢性病对我国居民健康的威胁日益严重。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则是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中指出的问题,结合中华民族饮食习惯以及不同地区食物可及性等多方面因素,参考其他国家膳食指南制定的科学依据和研究成果,对部分食物日摄入量进行调整,提出符合我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和基本需求的膳食指导建议。
每天总热量摄入建议减少卡医院营养科潘永主任介绍,我国膳食指南有近30年的历史,近年来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慢性病与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近十年来我国居民的膳食营养结构及疾病谱都发生了新的较大变化。新版膳食指南中各类食物的推荐量和7版有些不同。
潘永对新版的膳食指南进行了解读,新版的膳食指南中对饮水量进行了调整,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天7—8杯(—毫升),提倡饮用白开水和茶水。谷薯类总类没有改变,但明确了每日主食中含全谷物和杂豆类50—克,薯类50—克的比例。水果类由克~克变为“克~克”。水果类和蔬菜类重量变化不大,但不能以蔬果汁代替。
食品方面,畜禽肉由50克~75克变为“40克~75克”,水产品由75克~克变为“40克~75克”,蛋类由25克~50克变为“40克~50克”。总摄入量低于克,应尽量选择瘦肉和每天一个鸡蛋,少吃烟熏和腌制的肉类。大豆及坚果类则由30克~50克变为“25克~35克”。每天坚持摄入克液态奶、25克大豆、少量坚果对降低慢性发病风险有重要作用。
盐摄入量则由6克变为“小于6克。潘永指出,食盐、烹调油和脂肪摄入过多是高血压、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新宝塔除了提出要减少盐的摄入外,还建议每天摄入糖不宜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此外,膳食指南中还建议平均每天至少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潘永提醒新指南下每日热量标准下调了,总热量平均减少千卡,一些食物相应就要少吃一点;二是基于食物结构和营养平衡的考虑。日常膳食中,绝大多数人不会精确到“克”,只要尽可能地保证食物种类和大致比例就可以了,这样理解更容易实施。
(1斤为克)
科学减重是门“大工程”在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中医师刘天坐诊的医学体重管理门诊诊室内,开诊时间内总能迎来不少形形式式的肥胖人士。刘天指出,肥胖的原因复杂,有基础代谢的下降、热量摄入过多又或者是消耗过少、生理的、心理的或者社会经济等等。目前最常见的减肥方法如节食、喝减肥茶、运动、药物、按摩、针灸等存在诸多的不足,而且这些短期快速减重也难以持久,易伴随很多不良反应和体重反弹率高。其实减肥是个非常系统的工程,尤其是医学减肥。需要配合内分泌、营养科、运动医学科、心理咨询等多个学科的配合作出详细规划和干预,并配置多种标准化检测仪器,才能做到科学减重。此外,不少肥胖人士还伴有与肥胖密切相关的疾病,如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多囊卵巢综合征、睡眠中阻塞性呼吸暂停等,就更需要专业医生的指引和干预。
日前公布的最新膳食指南,对于营养均衡搭配和热量摄入等方面均达到比较理想水平,是人们日常维持健康饮食习惯的重要标准,刘天认为,如果能按照这份指南的要求去做,正常体重的人就能避免营养过剩的问题,但对于已有肥胖问题或想通过饮食调节减肥的市民来说,按照这个指南进行饮食可能就难以达到减重的效果,需要通过医学体重管理专家根据每个人的自身状况进行调整。人们常以为减肥就是要节食、饿肚子,但其实医学减肥讲求营养的均衡和饮食结构的调节,减肥不等于要饿肚子,需要吃得饱也吃得合理。通过饮食结构的调节,在减重期把体重减下来,进入过渡期、维持期,在营养专家的指引下,将体重、饮食习惯调整回正轨,再配合适当的运动,重塑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避免出现反弹,并真正达到长期控制的目的。
(佛山日报记者梁炜健)
文章来源于:佛山日报-05-18B04版(有增删)
潘永 主任中医师,营养科副主任。担任中西医结合学会广东省重症医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围手术期专业委员常委,佛山市医学会营养学分会常委,佛山市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委员,医院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通过中医体质辨识进行辨证施膳,采用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法,如中药调理、中医药膳、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饮食治疗、益生菌疗法、穴位艾灸等,以改善身体机能,提高人体免疫能力,以预防和延缓慢性疾病的发展。诊疗范围包括慢性疾病需要调理者、特殊时期人群、亚健康人群,中西医治疗各种内科疾病,各种原因导致的营养不良的调理。 看营养门诊前建议提前三天做一个饮食记录,包括进食种类、量、地点、时间,并带上最近一年的体检报告、检查单以及病历,梳理一下自己的不适症状以及疑惑。 开诊时间:周一、三下午 开诊地点:1号楼四楼营养科门诊刘天内分泌科副主任中医师,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内分泌学分会常务委员,佛山市中西医结合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佛山市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常务委员。从事内分泌科临床与基础研究15年,擅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代谢性骨病等内分泌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目前专攻医学体重管理,干预超重、肥胖及其引发的早期2型糖尿病、高血脂(脂肪肝)、高尿酸(痛风)、高血压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及亚健康患者,提供科学减重对策、体重管理咨询、心理节食方案。
开诊时间:周1、2、3、5白天,周4、6下午 地点:1号楼2楼内分泌糖尿病诊室亲,觉得文章实用请别忘了转发和点赞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