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胡谦指尖岳麓
感恩党的关怀,歌唱伟大时代!在长沙市望城坡街道湘仪社区,78岁的老党员吴世海是个歌曲创作爱好者。几十年来,他把对党的恩情记在心上,把时代的变化看在眼里,积蓄多年的情感化为创作源源不断的灵感,付诸在纸上、杂糅于词曲。
年以来,吴世海先后创作了一千多首红歌。为庆祝建党周年、纪念抗战胜利76周年,吴世海还与家人共同谱写出歌曲集——《溆浦龙潭组歌》,一圆多年夙愿。
01
恩情难忘,写词谱曲念故乡颂党情
吴世海近照
“我是在党的关怀下成长的,也是在故乡父老乡亲们的支持帮助下长大的。”3月23日下午,在长沙市望城坡街道湘仪社区的一家小店内,记者见到了老党员吴世海。提及党的恩情和故乡,这位有着55年党龄的老人话语中透出浓浓的情谊,原本平静的眼神也起了波澜。
吴世海的故乡在怀化市溆浦县龙潭镇。这里民歌丰富,独有的花灯在民间广泛流行。这里也是中国军队抗日最后一战的决胜地。小时候,因为父亲早逝,没有经济来源,吴世海一家的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在村里的帮助下,吴世海和兄弟姊妹才顺利上了学。为了感谢党的关怀和村里的支持,吴世海选择入伍从军,为国出力,在南海前线戍边。
家乡的山歌花灯乐曲的熏陶和部队专业老师在音乐写作上的指导,进一步激发了吴世海对音乐创作的热情。部队转业后,吴世海在工作的同时,一直坚持业余爱好。退休后,吴世海和兄弟几家一商量,决定通过歌曲的形式,将党的恩情和家乡抗日战争那段历史记录下来。
溆浦龙潭抗日战亡将士陵园(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了加深对家乡抗日战争那段历史的体会,吴世海和家人走遍了龙潭的山山水水。回顾过去的历史,看着家乡崭新的发展面貌,吴世海思绪良多,酝酿了几十年的情感倾泻而出。
他们边访边写,先后创作出《溆浦龙潭等你来》《云端里的瑶家》等十几支歌颂龙潭的歌曲,向警予在家乡劝学、阳雀坡的土墙弹孔等场景都被写进了歌中。目前,《溆浦龙潭组歌》中的多支歌曲已录制音频,可在网上搜索点听。
02
高产创作,千首红歌表红心诉衷情
吴世海的获奖证书
歌曲创作是一个有技术含量的事情。“要考虑歌曲的主题,词句要推敲琢磨,曲调要昂扬积极。”聊起歌曲创作,吴世海立即变得兴致高昂。
“老爷子的业余时间基本上都花在歌曲创作上了。就像有的人喜欢养花、钓鱼,他就喜欢写歌,一提起这些精神都变好了。”吴世海的儿子吴舸说道。
年轻时就爱好歌曲创作的吴世海,日常积累了很多旋律和素材,但一直到年在原湘仪厂的老伙计的“怂恿”下,他才慢慢将创作落地。一有灵感,他就记录下来,高产的时候一天能写下三首,不知不觉就写下了一千多首,且风格大多偏重于红歌。
吴世海在词曲网上创作的页面
除了故乡溆浦龙潭,长沙的红色景点、风土民情、古街历史等都是吴世海的创作素材。比如,他创作的《长沙情》,既写历史,也诉今朝,展现了长沙的时代变迁;他创作的《湘女生在芙蓉国》,歌颂的是湘女豪杰的奋斗和牺牲精神;他创作的《我们都是“蒙面侠”》,描述的是万众一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场景……一千多首歌曲,饱含了吴世海对党对人民对社会的热情,洋溢着满满的正能量。
“人活着就要讲究精气神,要活在一种积极昂扬的状态。过去那么苦的日子都过来了,现在能过上这么好的生活,更加要珍惜、要感恩。”吴世海表示。平时有时间,他会选择去橘子洲、岳麓山等地瞻仰革命先辈,聆听革命故事,汲取精神力量。
在歌曲创作上,他更注重置身于国家和时代发展的大背景,这是他创作灵感的重要来源。近期,吴世海把目光放在了教育题材,他正准备创作一首《大山的奉献》,歌颂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山区教师。
原标题:《超燃!颂歌献给党,78岁退休老人4年写下千余首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