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在广西的一个山村里,有个男人快不行了。临死前,他使劲攥着儿子的手,一个劲儿地嘱咐:“可得好好念书,得走出这大山……”
少年一个劲儿点头:“爸,您放心……”
然而男子一闭眼,少年就彻底绷不住了,哇地大哭起来,他扑到父亲那已经没了温度的身体上,拼命喊着:“爸,别撇下我啊……”
可不论少年咋呼喊,父亲都没法再醒了。实际上,这去世的男人是少年的继父,不过他们的感情跟亲父子一样。
也许你会想,这少年咋跟继父一块生活呢?那他母亲呢?他生父又跑哪儿去了?
结果挺残忍的,这少年的亲生爹妈早就没了。正因如此,在继父也走了之后,这少年就歇斯底里地叫着:“别把我一个人扔下!”
韦仁龙这少年,1岁时没了父亲,3岁时母亲也走了,13岁时连和他相依为命的继父也离开了人世。别人可能一辈子都碰不上的苦难,全让他给赶上了……
是向命运低头?还是坚强地生活?韦仁龙的抉择让所有人都为之震惊,这个老是被命运狠狠打击的男孩,唱响了一首励志的颂歌....
年,韦仁龙在广西的大山中出生,他家穷得一目了然。
父亲看着襁褓中的娃娃,高兴的同时又皱着眉头,没啥别的原因,就是不想让儿子也过那种“土里刨食”的日子。
待在大山里,生活没法变样。所以,为了让儿子有个不一样的未来,父亲打算去外地打工,他想多挣些钱,供儿子上学。
然而呢,当妻子满心盼着丈夫能有所收获地回来时,坏消息却传到了这个穷苦的家里,韦仁龙的父亲在干活的时候突然就没了,那会儿韦仁龙才一岁。
孤儿寡母的,日子过得可不容易。就这样,村里人给韦仁龙的妈介绍了个家里也穷得叮当响的男人,他妈就一个条件:“得对我儿子好!”
就这么着,一个看着挺穷苦的三口之家算是组成了,一岁的韦仁龙有了后爸。好在这后爸虽说穷,可挺有责任心,把韦仁龙当亲生孩子一样对待。
平常继父去田里干活,歇息的时候就背着韦仁龙到处去摘果子,在山水之间玩耍。家里日子过得穷,不过一家人倒是挺开心快乐的。
韦仁龙的妈为能多挣些钱,就在村里弹棉花。没过多长时间,这命苦的女人不停地咳嗽,医生一诊断,说是“肺癌晚期”了!
丈夫在妻子死去的地方想方设法筹钱,想把妻子的命救回来,可生活没善待这个穷苦的家庭。韦仁龙3岁的时候,母亲也跟着生父走了(这里的“走了”指去世)。
3岁的娃本应是最没烦恼的,可韦仁龙却接连没了爸又没了妈,好在继父没扔下这可怜孩子,打算把他养大。
继父寻思着要给韦仁龙个好的生活条件,考虑了好久,决定带他离开大山,到大城市去干活挣钱。就这样,年纪还小的韦仁龙跟着继父去了海南。
到了大城市,继父在工地上卖力气干活,不分白天黑夜的。韦仁龙很懂事,从不闲着,他会洗衣服、做饭,也会去捡破烂,那时候他连四岁都不到。
继父瞅着乖巧的儿子,那疲惫的面庞上绽出了欣慰的笑。偶尔得空休息了,他就领着儿子去不要钱的公园耍,也唯有这个时候,韦仁龙才能体会一下童年本该有的那种放松与快乐。
过了两年,韦仁龙该读书了,大城市的学费继父根本拿不出,而且这时候,继父由于太过劳累,还得了病。
现实就是这样,不得不服。就这样,继父领着韦仁龙再次坐上了回大山的火车,一路上继父跟儿子说,得好好读书,书读好了就能又去大城市了。
回到家乡,韦仁龙去上学,他继父种地。韦仁龙出身贫苦,但很聪慧,学习特别用功,成绩在前面。
每次放学以后,韦仁龙就会把成绩单递给继父,继父瞧了觉得再辛苦都没啥,好些时候韦仁龙不愿回家,便坐在田埂边看书,待到继父活儿干完了才走。
村里的人都讲,韦家那孩子以后准能有大作为,读书可厉害了。每次听到这话,继父都乐得嘴都闭不上,虽说和韦仁龙没血缘关系,可在他心里,韦仁龙就是他亲儿子。
原本想着父子俩的日子就这么平平稳稳地过了。谁知道,年这倒霉的一家子又遭难了,继父因为过度劳累病倒了,最后人没了。
继父闭眼咽气的那一刻,还嘱咐韦仁龙得好好念书,从那以后,这广阔天地中,韦仁龙变成了没爹没妈的孩子,他就只有一间透风的屋子和一亩不肥沃的田……
好多人觉得,成了孤儿的韦仁龙会被生活整垮,会去打工啥的……然而大家都想错了,韦仁龙硬气地讲:“我自己能把自己养活,还得接着读书……”
苦难堪称最佳催化剂,自打把继父安葬好,韦仁龙就当起了自己的“一家之主”。
他找村里的长辈教他种地,在那望不到边的稻田中,一个身板单薄的少年,挽起裤脚,这儿深一脚那儿浅一脚地忙活着。
为了能省点钱,韦仁龙把野菜、野果子当主食,偶尔抓几只螃蟹就算是给自己改善伙食了,可代价是脚趾头被螃蟹吸得满是鲜血。
精神要是不倒,那肉体上的疼又能咋的?韦仁龙简单处理了下伤口,接着干活。这孩子老是被苦难缠着,可他却有着特别强的意志力。
但他的日子过得着实艰难……
为了能把那少得可怜的钱省下来,韦仁龙就减少吃饭的顿数,从三顿变两顿,两顿变一顿,最后竟然两三天才吃一顿。
韦仁龙的同桌老是听到他肚子“咕噜噜”响,韦仁龙就埋头读书来转移注意力,他觉得“书是精神粮食”呢!
实在饿得不行了,韦仁龙就去捡些烂菜叶子,到水果摊跟老板讨几个烂水果,还大胆地跟老板讲:“不好的水果别扔,给我留着啊……”
老板人好,有时会给韦仁龙几个不错的水果,可时间一长,韦仁龙就不再往水果摊去了,他觉着老板挣钱也挺难的。
韦仁龙这人可真是善良啊!当初他继父去世后,舅公说要收养他,但是他没答应。为啥呢?因为舅公家也不宽裕,还得养三个孩子呢,他不想给舅公添累赘。
韦仁龙这人啊,把人性的光彩展现得那叫一个透彻。就算身处困境,他也是自己使劲儿生活,不当那种光等着别人帮忙的人,也不依赖别人……
人在绝境里,力气好像总使不完。韦仁龙想着多挣些钱,不光种地,还上山采八角、四处捡垃圾,自己村没垃圾了,就往隔壁村跑……
那时候,常能瞧见一个少年,挨个翻着垃圾桶,他身子略显单薄,不过眼里透着光亮。
韦仁龙把一个塑料瓶子擦得干干净净,瓶子里装着他辛辛苦苦挣来的零零散散的钱,那些一角、五角的纸币,是他读书的所有指望。
有时候韦仁龙会感到孤单、没着没落的,他便去到继父的坟那儿,和继父唠唠嗑。也只有在这个时候,向来刚强的他,才会禁不住掉眼泪。
每次从继父坟前离开,韦仁龙都会讲:“爸,您放宽心,我肯定会一直读书的,肯定能走出大山。”
那几年,韦仁龙捡了好多瓶子,在工地上帮了不少忙,翻了无数次垃圾,可他那小储钱罐里的钱,还是没法把费用续上。
当他再一次身处绝境的时候,学校了解到他的状况,校长得知这个“学习和品德都好”的孩子过得这般艰难,便决定帮他一把。
校长提议后,全校师生给韦仁龙捐款,一共凑了.5元。就靠着这些钱,把快要辍学的韦仁龙给挽救回来了。
老师和同学帮了韦仁龙,他现在没啥能报答的,能做的就是多帮同学讲讲几道难题,要是谁那儿需要出力气干活,他准是头一个冲上去。
后来,电视台知晓了韦仁龙的事,这处于困境中的少年登上了“第一书记”栏目,在镜头前说了自己的经历。
在节目现场,爱心人士给韦仁龙直接捐了两万元,这下子他的学费算是有着落了,韦仁龙冲着爱心人士深深地鞠了个躬。
韦仁龙的事儿被曝出来后,有记者去大山里采访并报道,记者问了这么个问题:“要是学费着实不够,会辍学不?”
“不会!”韦仁龙很坚决地讲:“要是钱不够,我会向学校申请,出去打一阵工,挣够了钱再回来接着念书,要是钱又不够了,我就再出去打工,然后再回来读书……”
那就是说,甭管多不容易,韦仁龙都铁定不会不读书,毕竟这是他继父最大的念想。还好有好心人帮忙,韦仁龙学费的事儿总算搞定了。
回到学校,他接着拼命读书,放了学回到家,那灯光挺暗的,可他一点儿时间也不舍得浪费,就好像在拿命学习似的。
韦仁龙这十几年的人生,遭遇的苦难好像是别人的一辈子,可就算困难重重,也没能把既聪明又顽强的韦仁龙给难住。
初中生活结束三年后,韦仁龙成绩优异,考进了县里的重点高中。他来自农村,13岁时成了孤儿,可跟城里孩子在一块儿,成绩照样能排在前面。
后来,听知情人讲,韦仁龙考了分,有人说他上了北大,也有人说他去了华南理工大学。反正不管是哪所大学,韦仁龙都没让继父失望。
这个从荆棘丛中闯荡出来的少年,靠着一股猛劲儿和绝不屈服的劲头,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与人生轨迹。
听说录取通知书到的那一天,韦仁龙一路奔到继父的坟头,止不住地痛哭,把这些年遭的罪,一股脑儿都发泄了出来。
不过懂得感恩的韦仁龙,临走时还跟“继父”讲:“不管我到了啥地方,都不可能忘了您,也不可能忘了家……”
谁说穷人家的孩子难有出息,谁说身处苦难就没法翻身,韦仁龙就是个典型,他用实际行动表明:“路不好走,但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有转机!”
——此文结束啦,多谢您的阅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