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索:杨启平,广西忻城县人。从医10余年,他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获得病人及家属的大力称赞。
平凡医生2年上门随访余人次,咨询服务超小时
杨启平,男,主治医师,中共党员,4年7月毕业于广西中医学院(现广西中医药大学),在职研究生毕业,曾获得隆安县卫生系统先锋示范岗,南宁市先锋示范岗称号。从医10余年,是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广西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广西医学会内科分会委员,广西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委员,6医院参加中医临床骨干人才培训班学习半年。8年到广西医院呼吸病研究所进修,并获得优秀进修学员称号,年参加广西中医学院(现广西中医药大学)仁爱分院与我院联合举办的中医人才培训班学习2年,师从广西广西中医学院(现广西中医药大学)仁爱分院乔赟教授及林才志教授,提升了中医辩证水平,掌握了乔赟教授的辩证贴敷治疗内科慢性病的技术,掌握了林才志教授中医诊治疑难杂症的基础知识。年6月份开始参加广西第二批中(壮瑶)医优秀临床人才研修项目的学习,为期3年,师从广西中医院广西名中医李桂贤教授。
自从年9月份起,杨启平开始担任内一科主任,他坚持每月用1-2天到患者家中上门随访部分慢性病及危重病友,至今共回访余人次,累计咨询服务约小时,杨主任认真落实“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疗服务理念,他的这种关心病人,一切为病人着想的热情服务态度,深受病友感激。
家住城厢镇拱搁街的林大伯,因多年的脑中风住我院,经我院治疗好转出院,年2月9日,杨启平主任带领护士,到患者家属上门随访,指导脑中风的饮食、生活护理,患者长期卧床,患有肺部感染,经常咳嗽咳痰,杨主任及护士指导患者家属翻身拍背,患者无法进食,须留置鼻饲管,有时候患者烦躁,自行拔除鼻饲管,我院杨主任带领护士多次到患者家中为患者重新插管,并交代注食的注意事项,患者还二便失禁,须留置尿管导尿,我院杨主任带领护士多次到患者家中为患者更换尿管及尿袋,患者长期卧床,全身多处褥疮,我院杨主任带领护士多次到患者家中为患者清洗创面,患者爱人及子女对我院的上门服务非常满意,多次口头表示非常感谢。
家住城厢镇那可村的陆大哥,两次因气喘住到我院,患者既往无特殊疾病史,也没有类似的症状,经治疗好均好转,杨主任觉得可能患者的居住环境会导致该疾病的发生,杨主任于年6月10日上门到患者家中进行随访,患者居住二层砖混结构的房屋,通风及采光较好,一般来说对该疾病没有什么大的影响,杨主任进一步询问患者从事何种农业活动为主,陆大哥说:“一般种植玉米、水稻,还有种植一些甘蔗,平时也种点桑树,养些蚕。”经过细心的询问,原来,陆大哥在进入养蚕的房间进行喷洒药物时会出现气喘发作现象,杨主任告诉陆大哥,以后进入蚕虫的房间工作时要带口罩,平时要注意避免吸入异味、粉尘等容易导致气道反应的物质,加强呼吸道疾病的防治注意事项等,经过指导后,至今1年多,陆大哥的气喘病再也没有发作过,陆大哥很是感谢,上个月打电话过来高兴的说道:“杨主任,你是开创隆安医生上门随访第一人吧,以前从来没有医生到家里面来上门随访,通过你的随访,至今,我真的没有再发作过,医院来取药或者住院,节省了很多时间来劳动了,真的太感谢你了!”
家住都结街上的农伯伯,患有长期的慢性心功能不全,快速型心房颤动,每次活动后会出现气喘、胸闷、心悸、夜间不能平卧,双下肢水肿等不适,多次在治疗,均能好转。患者平时依从性不佳,以为自己身体没有什么大问题,住院期间也经常拔除监护仪,自行增加活动量等,病情反复发作。年12月10日,我院杨主任在患者出院1周后到患者家中随访,患者卧室在三楼,平时就是步行上下楼梯到一楼大厅看电视,会客等活动。杨主任亲切温馨提出意见,建议患者把卧房设在一楼,这样会减少活动量,减少心脏负担,才会减少心衰的发作。那么,以后也不需要多次住院了,对你是有好处的。经过沟通,患者采纳了杨主任的建议,至今,就是到当地卫生院或卫生所取药而已,病情再也没有加重发作而住院了。杨主任再次电话回访时,患者高兴的说:“没有想到,就这两层楼的距离,6米多的高度,得出来的效果真是不一样,以前我都不当一回事,你这么一说,还真的有用,我的病很少发作了,真的很感谢你了,杨主任!”
2年来,我院内一科杨主任到隆安县城及各个乡镇上门回访病友。他们在我院住院期间,或是急危重症,或是患有慢性病,杨启平主任上门随访,重点了解他们出院后康复情况,指导日常饮食起居,指导慢性病的二级预防,患者非常满意。
杨主任任劳任怨,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也有精湛的医疗技术。我医院的努力,患者身体指标更棒!生活质量更高!
推荐人:医院联系电话
医院
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