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疾病因不同人会有不同的症状,表现出来的感受自然不同。如果不知道原因,容易使得患者整天忧心忡忡。比如,有一部分患者会因为这个病导致脖子胀,胸闷。
现在中医比较缺乏,我觉得有必然了解中医,学习一些中医的知识,知道疾病是怎么回事,那样才不会因为小小的一个病,导致整天害怕、恐惧。脾胃是体内气流运转的枢纽,脾气升,则化为肝气,肝气再升化为心气,这是阳气升至极点了。再往下,就是阳极转阴,阳气下降,由心气下降到肺,肺再把这些气输送到膀胱,膀胱收藏转为肾阳。其中“气”的升降动力来自于脾胃,脾主升,而胃主降。脖子胀,胸闷等情况,是中医提及的气滞。它是什么回事呢?我们都知道肺主气,人体大部分气都储藏在肺,如果肺气不降,那么就会导致气胀、胸闷等情况,患者的感觉就是脖子胀,据患者说的感觉就是脖子好像要撑破的感觉(夸张了吧)。而肺气之不降,根源是胃气不降,是脾胃湿寒导致的。解决的办法主要是“下气汤”:半夏8克 五味3克 杏仁8克芍药10克橘皮6克甘草6克茯苓15克。
上面的方可以随症更改。我们很多名患者有如此情况出现,患者吃的中药中,茯苓和杏仁是必须有的,因为茯苓去脾湿,杏仁下肺气,这两个是根本。很多名患者吃完后,隔天反馈结果都是:“不胀了”。
下面,就这个问题,想顺便谈谈中医的治疗依据。
网络搜索,会得到很多“下气汤”,这些方子中,我最推崇《四圣心源》,认为比较周全。这么多方子,虽然用药不同,道理却是大同小异。因为疾病有时候是复杂的,需要辩证用方,每位医生或者因为对药的体验不同,辩证有所不同,因此用药也会有差别。但是大方向是一致的。上面也陈述过,胃不降才会导致肺气不降的。脾不升,胃不降的是因为脾湿,脾湿的根源是肾寒。大致是如此,或者会存在其他因素,但跑不出这个主要的。
①下气汤《备急千金要方》:半夏9克生姜9克人参4.5克橘皮9克。(这个方中,生姜去脾湿寒,半夏消除胃逆,人参补肺气,橘皮理气。)
②下气汤《备急千金要方》:大腹槟榔14枚,杏仁28枚。(这个方写得最为简单,大概是为了百姓而写,无需辩证,直接服用。杏仁最重要)
③下气汤《四圣心源》:甘草2钱,半夏3钱,五味1钱,茯苓3钱,杏仁3钱(泡,去皮尖),贝母2钱(去心),芍药3钱,橘皮2钱。(这个我认为比较周全,肺气不降的根源是胃气不降,胃气不降肯定胆气不降,因为胆是随胃降而降的。胆是相火,相火要走的路应该是往下潜藏于肾,如果胆火不降,则会上逆,会伤肺,导致上部热。所以,作者黄光御认为要清肺之热,使用了贝母与芍药清肺热)
④下气汤《女科指掌》:苏叶、陈皮、桑皮、茯苓、青皮、白芍、大腹皮、甘草。(苏叶舒肺气,桑皮白芍清肺热,茯苓去脾湿)
作为普通百姓,如果不懂辩证,遇到这个症状,可以简单地吃茯苓和杏仁,一般都可以解决。茯苓、槟榔和杏仁,其实是药食同源,现在超市都有杏仁的饮料卖,我们小时候,看到老一辈把杏仁和槟榔都当作日常零食。其实,药店卖的中药,绝大部分都是如此,只要不是大剂量使用,是没有副作用的。杏仁为何能降肺气?因为杏仁苦而温,属于肺经之药,温能散,苦属阴,通俗说,比较沉的东西属于阴,阴主降,自然之性也。如果长期这个问题不解决,热会伤肺,导致肺虚寒,收敛失效,可以加人参。肺气不降的根源是胃气不降,而消除胃逆的必用药是半夏。所以,这么多方子,大部分方子都使用了半夏。
(此处仅供参考,最好有医生指导治疗。阴虚的人不适合吃杏仁,患者如果要吃,应当先少量。如果用对药,少量是没有感觉的,用药性相反的药则少量也会导致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