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饮食
疾病饮食

您现在的位置: 疾病饮食资讯_疾病饮食食谱 > 疾病饮食食谱 > 到底哪些时候该输液

到底哪些时候该输液

发布时间:2016-3-11 6:03:21   点击数:
在严寒的北方,医师甚至建议老人在室外,将手袖、裤筒用绳子或皮筋扎起来防止热量丢失

每日做好血压和心率监测

□特别提醒

专家建议,机体调节能力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因此老人过冬,要重视血压和心率的自我监测;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暖,饮食不宜大补还须少食多餐;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量,酌情加药

老人最好是吃易消化的东西,蔬菜、水果、维生素丰富的为宜,因为便秘也是老年患者心血管意外的一大诱因

一般成年高血压者,血压应控制在对比值为140/90mmhg以下;伴有肾脏疾病、糖尿病或病情稳定的冠心病或脑血管病的高血压患者,最好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左右;65岁以上,则可放宽控制至150/90mmhg以下心率控制上,高血压患者的心甲状腺率最好不要超过80次/分钟,有心绞痛的病患,晨起心跳次数应控制在55~60次/分钟

省二医院心内科吴成瀚主任也提醒说,天气突然变冷也会让心血管疾病加重,甚至突发心梗因为,气温一降,心脑血管容易收缩、痉挛,从而导致血流加速、压力增大,最终造成血管堵塞血管一堵塞,就容易发生心脑血管供血供氧不足,严重的会出现血管斑块破裂

老人作为心血管防护的重点人群,在冬天的饮食上,务必注意少量多餐,最好每餐只吃半饱,餐数则可调整至一日5~6次要注意餐后不要急于活动,否则除了消化系统供血,机体又要增加肢体供应,将导致心、脑进一步缺血、缺氧

此外,冬季昼夜温差也比较大,导致人体产生生理反应,调节交感神经进入兴奋状态,这时血流加速,造成心率结节加快、心脏收缩力加强,从而容易引起心肌缺血,严重者导致猝死同时,与寒冷相伴的是空气干燥,人体水分消耗大,也会导致血液黏度升高,血液流通不畅,导致血管堵塞

到了室外,老人还要注意防止体温丢失,最好将可散热的暴露部位,如脸、脖子、手、头等部位保护起来,戴帽子、围围巾、戴手套,甚至戴上口罩这些做法,都是为了帮助缺乏机体调节力的老人,尽量不处于生理反射的危险境地

心血管疾病患者应随身携带医保卡和能识别身份的卡片,并随身携带用于救急的药物做足这些措施,万一发生危险,可以得到及时抢救

第一是根据病情的需要,急症、重症该输液就输液比如说发烧,体温超过39℃甚至40℃,就应该选择输液,因腹泻、呕吐、出血等严重脱水或休克的患肾脏疾病饮食者,需要通过输液达到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调、维持酸碱平衡、增加循环血量、维持血压等目的

人体的血液供应一般是均匀的,并随着活动而调整,比如看书时,机体会自动从别处调来更多血液供应到脑部在饭后,神经中枢会接受指令,调配血液供应到胃、肠等消化系统,这时心脏、脑部的供血、供氧量相对减少因此,如果吃得过饱,对本身有高血压、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等疾病的患者而言,非常危险

老人安全过冬保暖功夫最重要

饭后是心血管意外高发时段

寒冷的天气是老年人和危重病人的杀手,尤其是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冬季是一个需要倍加小心的季节附一医院心内科苏津自主任医师介绍,每到冬天,冠心病、心衰、心梗的发病率就会大大增加很多老人会出现心悸、胸心脑血管疾病饮食闷不适,气紧呼吸急促,甚至头晕眼花的症状,无论是一次性或者逐渐加重,都有可能是冠心病发作若以上症状持续超过半小时,就有心肌梗死的可能,非常危险

记者从福州各大医院急诊科和心内科了解到,最近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门诊量明显增加心内科专家提醒,冬季是冠心病、心梗等心血管意外发生的高发期冬季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导致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甚至血管堵塞,因而心血管意外高发再加上雾霾天气里,气压相对较低,也容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一般,在无法采用口服和肌注时,才选择输液具体可以根据以下三种情况来判别

第二是根据药物性质,有些药不能肌内注射,所以只能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比如治疗肿瘤的化疗药物,有些会导致组织溃疡、坏死,因此必须饮食与疾病中心静脉给药;比如脂肪乳等“营养药”,因为给药量很大,不可能通过肌内注射实现,补液也是如此;还有临床上常用的维生素c,刺激性也较大,会腐蚀肌肉,一般会采用静脉注射

有研究表明,温度每下降10℃,人的血压会上升5mmhg,冯颖青认为,冬季昼夜温差大,一天之内波动10℃是常有的事,年富体强者,捱下冻,打着哆嗦扛扛可能没事,但老年人,尤其是基础病患者,他们的生理反射会很激烈,机体代偿适应性不够,分分钟短时血压狂飙上180mmhg,那时脑出血、心梗、心衰等意外就来了

冬季昼夜温差大 心脑血管容易收缩

第三是根据患者的病情,比如对于昏迷的病人,无法口服药品,因此只能采用静脉注射

冬季要护心,预防心血管意外,心内科专家特别强调保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暖功夫要做足

面对输液,人们一直都挺矛盾,有时觉得不打吊针病难好,而有时又觉得“能吃药不打针,能肌注不静脉”到底哪些时候该输液,输液的时间、速度等又会对药效产生什么影响呢?

心血管疾病重在预防,每日做好血压和心率监测最重要监测可每日两次:清晨起床后1小时内,静坐10分钟,测量第一次;晚上睡觉前,静坐10分钟,测量第二次;老年人则可于午餐后多测一次

为了防止意外,老人冬天洗澡时间应调整到气温最高的中午,或者洗浴前以浴霸等预热浴室;洗澡水温度要适宜,太冷易应激反应,太热会产生大量热气,使局部气压过低,易发生晕眩此外,老人夜尿多,深宵夜寒,尤其要注意保暖,冬季建议夜间关门闭窗而睡,到了日间再通风换气

三种情况判断是否饮食与疾病输液

n本报记者 林宝珍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比较好
白癜风什么原因引起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kangworkshop.com/jbsp/540.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