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原始人到现代人,我们的身体进化了多少?我们的饮食结构也在相同程度上发生了改变吗?
当某种特定的食物被纳入人类的食谱,时间越久,那么基因对它的适应性越好,也就越有益,其危害性可能就越小。吃的时间越长,我们对这种食物的适应性就越好。相应的,如果某种食物对人类饮食的历史而言是全新的,或者食用量突然变得很大,那么有可能我们的基因就没有时间去适应它,所以它就更容易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
从遗传学角度来看,去探索我们的基因大致可以适应的条件是什么,按照这些条件建立标准化饮食措施,这样的食谱能被认定是安全的。那么什么是从遗传角度来看?我们的基因大致可以适应的条件?人类基因的稳定形成已经有万年的历史,我们的祖先一直是靠狩猎和采集为生的,知道1.2万年前才开始从事农业生产。在石器时代诞生了第一件石头工具,而且石器时代的时间占据99.5%的人类历史。超过10万世代的人类依靠狩猎或者采集生存。相比之下,农业世代才代,工业时期不过10代人。
通过研究现存的狩猎采集型群体,科学家发现,这些群体摄取的食物卡路里总量中,三分之二来自肉食,三分之一来自植物,没有一个群体是纯粹的素食者,反而有部分是纯粹肉食者。这些群体的食谱中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颇高,饮食结构和我们现在推行的营养标准完全不同。他们习惯于优先食用动物身上最肥的部位,包括内脏、骨髓、几乎所有脂肪,摄入的糖类反而较少,平均只占总量的22%-40%,且都是富含植物纤维、不好消化的种子、绿叶蔬菜等。他们不吃现代社会推荐的“有益健康的”富含糖类且易消化的淀粉类食物,比如玉米、土豆、大米等。
事实上,所有富含糖类的食物都是人类历史近期才出现的,年前,我们吃的糖还不到我们今天吃的20%。即使是我们现在吃的水果,和原始人采集的野生水果相比,也要甜的多。现在市场上的水果,比如红富士苹果、梨、脐橙等,早就被人工选育为比野生品种更甜、更多汁,因而也更容易使人发胖。
如果我们相信,人类的基因组成在决定健康饮食时有发言权的话,那么淀粉、面粉、精米精面和糖果等易使人发胖的原因可能是:我们人类还没有进化到安全地吃这些食物的地步,更谈不上我们到底该吃多少的问题了。或许肉、鱼、禽蛋作为蛋白质和脂肪的主要来源,更应该成为健康饮食的主旋律,正如祖先们所吃的那样。
饮食变迁总伴随着疾病变迁。以乳腺癌为例,相较于美国,在日本乳腺癌相对少见。但当日本女性移民到美国后,她们的子孙患乳腺癌的概率就会上升到跟本土美国人一样。因纽特人之中也有类似的趋势,年以前,几乎没有因纽特人患乳腺癌,当他们被西方化以后,患病率即涨幅惊人。(笔者表示此类证据的可信性不足,癌症是多因素造成的,或许与饮食有关,但可能也和其它因素有关)
主流的营养学家和公共卫生权威也把问题归咎于现代西方饮食和生活方式。不过他们定义的现代不健康饮食是:含有丰富的肉类、糖类,以及很少的蔬菜、水果。专家据此告诉我们,要远离肉类、避免吃加工过得食物和糖类。这样说法的问题是,他们把其中有益的部分(指的是丰富的肉类)也给划入不利健康饮食而排除掉,真正的元凶或许仅仅是糖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