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饮食
疾病饮食

您现在的位置: 颂歌 > 颂歌市场 > 副刊悦读一曲兵团精神的颂歌兵团日报

副刊悦读一曲兵团精神的颂歌兵团日报

发布时间:2023-3-18 17:20:51   点击数:
小孩白癜风的图片 http://m.39.net/pf/a_6244418.html

蒋晓华近照(资料图片)。

●蒋晓华

蒋晓华,中国作协会员,原四师可克达拉市文联主席、作协主席,著有散文集《在惠远脚下》等。

推荐书目:《伊犁河谷》

核心阅读:

作家刘凡曾说,他要用《伊犁河谷》描绘新疆、描绘兵团的“美人、美事、美景”。他做到了,他实现了。我从小生活在军垦连队,我的父母,周围的叔叔阿姨,都和小说中的人物有类似的经历,有共同的情感。《伊犁河谷》,使我们几代兵团人的情感都得到了极大的慰藉。

《伊犁河谷》我是一口气读完的,在阅读过程中,泪水和欢笑齐飞,壮美与优美共生。

接着,我又细细阅读了第二遍。以后,我肯定还会阅读第三遍,特别是有些章节、有些情节、有些细节,我会阅读无数遍,反复咀嚼,仔细品味,使其化为滋润我精神世界的泉水。

我认为,长篇小说《伊犁河谷》是继电视连续剧《戈壁母亲》之后,又一部讴歌兵团精神的力作。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是非常成功的。作者对全书的结构作了精心安排,在正文前插入了两幅照片,一幅摄于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是当年兵团创业时期的全景图;一幅是女兵们徒步进疆,准备解放南疆。两幅照片都是无价之宝。这一“引子”高屋建瓴,让读者对兵团有一个宏观的了解和把握,为之后的阅读做了铺垫,同时又是史料上、理论上的高度概括。全书正文有十二章,还有一个“尾声”,故事生动曲折,把屯垦戍边的故事讲得绘声绘色,引人入胜,可读性很强。“后记”则抒发了曾在新疆工作、生活长达14年、把新疆视为第二故乡的作者对新疆、对兵团的深厚感情。正是这种情感,催生了《伊犁河谷》这部赞美兵团第一代军垦战士,赞美兵团第一代英雄母亲的长篇小说。

正如作者刘凡所说,他要用这部小说来描绘新疆、描绘兵团的“美人、美事、美景”。他做到了,他实现了。徐祖雄、解悄然、邱可法、赵宏伟、吴文化、路华、郑招娣、湘菊、巴拉斯提、哈里巴依等人组成了一个“美人”群体,个个有血有肉,个个侠肝义胆,个个栩栩如生,读后令人经久难忘。剿匪,抡坎土曼垦荒,军民大联欢,到玛依拉餐厅品尝特色少数民族风味菜,团里第一位军垦第二代的诞生,邱可法与郑招娣特殊的婚礼、徐祖雄的马术表演……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故事连着故事,高潮接着高潮,令人目不暇接,惊喜不断,感叹良多。作者把故事发生的地点精心安排在了美丽的“塞外江南”伊犁河谷,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当地的地理地貌、风土人情,把情感融入优美的文字中,令我这个从小生长在伊犁河谷,雪岭云杉、天山红花陪伴长大的兵团人倍感亲切,无比温暖。

这部长篇小说容量大,信息量丰富,是一部形象的中国历代屯垦戍边史、兵团创业史、民族团结史、兵地融合史,是一幅伊犁、新疆民俗风情画。读者可以从中感性地了解伊犁,了解兵团,了解新疆。

读完《伊犁河谷》,我想起了我的母亲。年1月,我母亲从湖南参军来到新疆,是赫赫有名的“八千湘女上天山”队伍中的一员,父亲还要早一年,都是一兵团六军十七师五○团的老战士。五○团是第一野战军战功赫赫的主力团,是人民解放军进驻伊犁第一团,接着是六军骑兵团、二军五师十三团、新疆军区通讯团、五军十四师四○团,这些部队年10月集体转业,组建了兵团农四师(现四师),和伊犁各族人民水乳交融,生活战斗在一起。长篇小说《伊犁河谷》中描写的骑兵团,就是农四师前身部队的化身和缩影,在徐祖雄团长身上,我看到了和五○团老团长、伊犁第一任地委书记刘光汉将军重叠的身影。小说写得非常真实,尤其是细节真实,我从小生活在军垦连队,我的父母,周围的叔叔阿姨,都和小说中的人物有类似的经历,有共同的情感,非常相像。感谢刘凡先生在百忙中创作出这样一部生动感人的作品,使我们几代兵团人的情感都得到了极大的慰藉。根据这部小说改编拍摄的同名电影已在全国上映,借这一东风,我向广大读者热情推介这部优秀作品,让《伊犁河谷》唱响伊犁河谷,唱响新疆,唱响全中国,在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kangworkshop.com/jbzy/15347.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