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声声长调为农牧民放歌,一把把马头琴为好日子配乐,全国第一支乌兰牧骑——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牢记使命,根植沃土,守正创新,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放歌,为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贡献“红色文艺轻骑兵”力量。新时代新年味里,各族儿女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中华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强音正在广袤的边疆草原上奏响。
欢歌笑语贺新年,豪情满怀谱新篇。新春伊始,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以“乌兰牧骑+”的方式联合多个单位深入工厂企业、部队军营、养老院等持续开展新春基层惠民综合演出服务活动,受到群众的热情欢迎。
党的二十大精神光辉又明亮,为我们指引前行的方向,幸福大道幸福事儿,让我们来数数这一桩桩…“成立于年的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一直坚守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讴歌时代、赞美生活,为当地牧民送去独具特色的文艺表演,也为冬日的草原增添色彩。他们被誉为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也先后被授予“全国双服务先进乌兰牧骑”“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光荣称号。
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 队长扎那
乌兰牧骑意为“红色的嫩芽”,象征着让红色文化生根发芽,这需要把根深深扎进生活沃土,扎进百姓心里。
人民在哪里,舞台就在哪里。近年来,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牢记殷殷嘱托,迎风雪、冒寒暑,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为广大农牧民送去欢乐和文明,传递了党的声音和关怀。
“如何与时俱进,把党的声音和关怀更好地传递给农牧民,让农牧民们的文化生活丰富起来,这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我们遵循的理念是乌兰牧骑演出为人民,队员与人民的心相依。我们一年大概行程公里,演出多场次,服务群众近2万人次。”扎那说。
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 队长扎那
创作过程就是与各族群众情感交流交融的过程。为了创作一首展示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主题歌曲,我们老中青队员齐下基层,经多次采风、消化素材、深化意义、反复修改,这才有了这首《坚定信念的颂歌》。
悠扬婉转、韵味深远的马头琴演奏、节奏欢快音调和美的男女声独唱、合唱等精彩节目在社区活动室上演,尽管演出现场没有宽敞的舞台、璀璨的灯光,但队员们动人的歌声、优美的舞姿深深感染了现场的每一位,他们,她们,在春节期间为群众带来一顿精彩的“文化大餐”。
乌兰牧骑队员曹霞
内蒙古是多民族聚居地区,我们这边很多家庭是多民族混合家庭。所以我们的作品也会充分吸收融汇各个民族的特色,争取让大家看得欢喜,听出共鸣。
乌兰牧骑作为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走过60多年历程,乌兰牧骑所形成的优良传统、所积累的实践经验以及彰显的时代价值,已经成为一种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队员们不断奋斗。近年来,乌兰牧骑队伍先后创作编排出《朱日和情》《坚定信念的颂歌》《颂歌献给党》《玛奈乌兰牧骑》《驼乡情》《新时代的青年们》等60多部饱蘸生活露珠的文艺作品。这些作品饱含家国情怀,深刻反映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党的赤诚感情,以艺术的形式展现内蒙古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守望相助,奋进新征程的故事。
据悉,年,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向导,通过孵化、创作、复排、提升舞台艺术精品深入推进“两个打造”构造共有精神家园,年创作了歌曲《慈爱的父母》《圣烟之乐》《红书包之歌》、器乐合奏《迁徙》、舞蹈《天赐》《乌兰牧骑井》、小品《左右为难》、好来宝《移风易俗文明宣传》等作品。年一年来通过“文艺+宣讲”“文艺+政策”“文艺+辅导”等方式,走进农村、牧区、军营、企业、社区、校园,完成演出余场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其中基层演出场、区内外演出40场,线上展播5场。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