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幼儿园老师让带一条鱼”的微博突然间就火了!占领朋友圈!征服全国网友!
图片甚至遭网友恶搞:水煮鱼、生鱼片都出来了。
其实我也总结了一下,年共一下六点~~~~~~
为什么我的跟大家的都不一样呢?
别人的是花鸟市场,你的是菜市场.别人的是小鱼,你的是海鲜.
别人都在沉浸在灵动之中,只有你面对着一大盆死鱼……
延伸阅读:
总括:留守儿童是一个群体,是一个集合名词。在这个群体之中比较明显的有两类人。第一类孩子与大多数孩子无异,甚至在思想上要高于一般孩子,他们乐观坚强,懂事坦荡。知道关心家人,关爱他人。生活虽苦,但他们苦中作乐,坚强与勇敢让他们永远保持着微笑,这些孩子也是留守儿童,但常常被我们忽视;
第二类就是心理自我疏导不够的孩子,正像我们了解的那样,性格内向,不善言谈。但本质上他们也是向往童年肆意,天真烂漫的,只不过没有遇到真正懂他们的人罢了。
在社会中,我们更多了解的是第二类留守儿童,他们的悲苦通常会引起全社会的同情。其实,第一类留守儿童我们更不能忽视,他们的坚强与乐观,值得所有人尊重。所谓授人以鱼更以渔,正能量的传递需要这些。留守儿童不是都有心理问题的,社会不应再给他们过于沉重的标签。因此,在对于留守儿童的表述方面我们不能一概而论。所以,下面仅就部分留守儿童,也就是第二类留守儿童,作详细的分析报告。
普通留守在中国有这样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远走他乡离开年幼的孩子,外出打工,用勤劳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包括内地城市,也有父母双双外出去繁华都市打工。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不在父母身边生活的城市儿童亦可称为留守儿童)。[3]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相对来说容易走向发展的两个极端,有的孩子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也有的孩子变得异常坚强和勇敢,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即是如此。
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万人(相当于英国人口的总和)[4]。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
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据调查显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自己的孩子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而隔代教育又有诸多不尽如人意处,给这些可怜的孩子留下了一生的遗憾。
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因积分入学政策,户籍制度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
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性格内向,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脾气暴躁、冲动易怒,常常将无端小事升级为打架斗殴。[5]
洋留守福州万名洋留守的生活(4张)在福州闽江入海口一带,有这样一群留守儿童他们跟着爷爷奶奶等亲人生活在村里,但他们是外国公民,具有外国国籍。这些孩子被称为“洋留守”。这些留守的“洋娃娃”,父母多数在美国打工,多数是非法移民,因精力和时间问题,将孩子送回国内。统计资料显示,福州有近万名这样的“洋娃娃”。
位于广东省西南部的恩平市是全国著名的侨乡,总人口48万多人,另有港澳台同胞12万人,分布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侨42万人。根据该市外事侨务局提供的资料,和冯小强背景相同的孩子大约还有人——更准确的数字无法统计,因为“每天都有孩子被送回来,也有孩子被送出去”。守着爷爷奶奶、越洋电话、隔空寄来的洋玩具,他们被称为“洋留守儿童”或者留守“洋娃娃”。
产生原因编辑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现象的产生来自于家庭和社会两个方面。一方面,家庭的贫困,使孩子的父母不得不走出农村到城市务工;另一方面,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制以及社会对“农民工”不公平的待遇,使广大农民没有办法及能力带着孩子一起走进城市。
中国留守儿童约万人,包括城乡流动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
中国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约1.3亿人。根据年中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推断,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约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约多万人。和年相比,年的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增长十分迅速。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28.29%,平均每四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多留守儿童。
年9月教育部公布的《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共.97万人,这较之于年增加了93.79万。[6]
1、农民工在城市从事的一般都是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的工作,他们在工作之余根本就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自己的孩子。
2、农民工的工资和福利水平无法与城市工人相比,差距很大。以他们的工资收入水平很难支撑一个家庭在城市的生活。
3、由于户籍的限制,农民工的子女在城市的学校上学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即使有学校接收,其父母也很难承受高额的费用。而城市中那些面向农民工子女的学校基本上都是民间兴办的,其教学质量不仅无法和城市学校相比,也无法和农村学校相比。[5]
统计数据编辑
年3月底以来,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农村
年义务教育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截至目前,不满十六周岁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万人。其中,由(外)祖父母监护的万人,占89.3%;由亲戚朋友监护的30万人,占3.3%;一方外出务工另一方无监护能力的31万人,占3.4%。有36万农村留守儿童无人监护,占4%。
从范围看,东部省份农村留守儿童87万人,占全国总数的9.65%;中部省份农村留守儿童万人,占全国总数的51.33%;西部省份万人,占全国总数的39.02%。从省份来看,江西、四川、贵州、安徽、河南、湖南和湖北等省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都在70万人以上[2]。
存在问题编辑
超高比例据年五普资料显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近万人。有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万以上。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22%。父母双
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超过了半数,比例高达56.17%。因人口流动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5]
为全面了解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特别是留守女童的生存发展现状及社会保护现状,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爱小丫基金委托郑州大学和兰州大学成立联合研究小组,自年9月至同年12月,对四川、云南、河南、甘肃、陕西、湖北六个中西部地区农村留守女童的生存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完成了《中国中西部农村留守女童生存发展报告》()。共有名农村女童被纳入实际分析,其中留守女童的比例为49.%。[7]
监护不力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88%。[5]
缺乏抚慰据西部某劳务输出大省在一县域内的调查显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南方沿海某省一项调查显示,19.6%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11.4%觉得自己受歧视,9.5%有过被遗弃的感觉。北方某省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已高达20%。[5]
疏于照顾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被拐卖儿童群体中,第一位是流动儿童,第二位是留守儿童。女孩受到性侵害又不能及时得到父母帮助,极易酿成严重后果。[5]
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 北京师范大学儿童研究中心教授尚晓援则强调说——我们目前最为需要的是能让留守儿童和父母团聚的法律法规,帮助这些家庭在父母工作地点团聚。 在记者对上述两位长期研究留守问题的专家进行采访的过程中,“团聚”成为了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 在叶敬忠看来,留守将会给尚处于心灵成长期的孩子造成极大“窘境”。“由于繁忙的生产生活负担,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情感和心理变化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研究人员潘璐作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研究”课题组成员,经过两年多时间,在安徽、河南、湖南、江西和四川等5个劳动力输出大省的10个村进行问卷调查走访研究,她发现留守儿童的主要心理问题表现为儿童自卑心理加剧、性格抑郁、喜欢自我封闭、为人处事孤僻不合群,一些儿童产生憎恨、仇视的畸形心态,甚至出现暴力化倾向。而性格孤僻、脆弱、渴望亲情成为留守儿童最大的心理问题。 在尚晓援话语中,她一直向记者强调要让留守儿童和他们的父母团聚。“目前的户籍所带来的进城难、落户难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分离父母和孩子的阻碍,这影响的不是少数,中国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儿童都是和父母分开的。给孩子在城里上学、就医创造良好的条件,也是给未来的人力资本做投资,使这些孩子拥有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更高的素质,能够造福社会。”尚晓援说。 “但是,在现实的社会背景下,这些途径很难在短期内实现。所以,留守儿童问题需要从解决思维转变为应对。”叶敬忠说。 对此,潘璐也认为,在城市生活的流动儿童同样面临社会排斥和社会融合的困境。户籍制度的壁垒使得流动人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完善、教育资源的分配使用、教育(以及高考)制度的地区协调等问题难以在短期内得以解决。城市生活的不稳定性、边缘性与社会排斥甚至会给农村儿童带来更大的成长风险。 查阅相关资料,记者注意到,“二次留守”正在成为一些孩子所面临的又一个尴尬境遇。“二次留守”的意思是,“小候鸟”满怀希望来到陌生城市与久别的父母相聚,人生地不熟、爸爸妈妈也没有时间相伴,“千里来相会”的他们面临再次空巢与亲情疏离的窘境。 更令人担心的是,“小候鸟”们在城市中的安全也受到了威胁。年7月22日,刚从老家湖南衡阳来到广东佛山三天的桦桦在从五楼跌落下来后,被钢管刺穿胯部,生命垂危。不仅如此,“小候鸟”被拐卖的事件也曾发生数起。 对此,全国律协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雪梅则分析认为,对留守儿童的保护还缺少针对性、综合性,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滞后,可操作性不强。完善对留守儿童的法律保护体系是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保障。建议加快对不适宜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修订、制定,如户籍法律制度、教育政策等。切实将男女平等、儿童优先的原则纳入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定、修订中,特别 在叶敬忠看来,实现不再留守,只有两种方式,除了让留守儿童随着父母一起到外出务工的地方生活外,就是真正实现外出务工人员就地就业,这样他们就不用再外出。[9]
报告研究发现,我国中西部留守女童在整体上呈现出五大特点并正面临着十大社会风险。特点方面,留守女童同比非留守女童具有整体劣势;在心理方面的劣势最大;面临的照顾风险高于资金风险;劣势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动消失;初中阶段留守因素产生的影响最为严重。
面临的风险方面,留守女童的独自居住比例显著上升;生活照顾细致程度显著下降;课业辅导情况显著恶化;卫生习惯整体不佳,单亲留守女童尤为突出;营养保障状况显著下降;压力纾解效果明显不足;初中及以下留守女童的疾病看护水平显著下降;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弱化;初中及以上留守女童的日常侵害风险有所增长;家务负担显著增长。[7]
关爱组织编辑
快乐学校留守儿童教育(5张)
“快乐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行动,是由卫康公益特别支持,中国青年报社,四川青年志愿者协会,四川、贵州、甘肃、云南、重庆、广西6个省(区、市)团委和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等联合主办的青年志愿者关爱留守儿童专项志愿服务行动。
“快乐学校”没有固定教室和固定教师,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志愿者依托各地的留守学生之家,围绕学业辅导、亲情陪伴等方面,让留守儿童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感受亲情和快乐。
“快乐学校”发源于四川。年7月,团四川
省委、中国青年报社、四川青年志愿者协会、中国高校传媒联盟联合发起了“快乐学校”四川省关爱留守学生志愿服务行动。随后的两年多,“快乐学校”在每年的寒假和暑假分别举行,志愿者人数和服务规模逐步扩大。
年的寒假,“快乐学校”首次走出四川,在四川、贵州、甘肃、云南、广西、重庆这6个留守儿童较多的地区同步进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大学生志愿者,分别前往6地开展为期7至10天的志愿服务活动。[10]
星星点灯·关爱这一项目是中英人寿借鉴英方股东英杰华集团(AVIVA)“StreetToSchool”(从街道重返校园计划)的运作经验而发起的公益活动。“星星点灯·关爱留守儿童公益计划”组织受过良好教育的爱心志愿者成立关爱行动队,在为孩子们送去精彩的课程和丰富游戏的同时,带他们畅游书海,帮助他们忘却孤独,在互相关爱的氛围中健康成长。[11]
百度贴吧是全球最大的中文论坛百度贴吧中公益慈善类贴吧。留守儿童吧创建于年,早期的留守儿童吧缺乏管理吧内秩序混乱。年9月留守儿童吧由爱明星百人会带领一群热衷公益的贴吧网友正式管理,同年12月7日最美的中国人上任吧主。留守儿童贴吧得到了稳定的发展。截止年12月该贴吧共有主题数个,贴子数篇,会员人数。[12]
新农村助教行动“新农村助教行动”是在共青团湖南省委、共青团长沙市委
等政府机构联合指导下,积极响应、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新农村建设”和“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方针政策,以“教育部等5部门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意见”、“共青团湖南省委关于进一步做好‘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结对工作的通知”和“新农村助教行动整体发展方案”为行动指南,配合有关教育、“三农”、公益等政府职能部门工作,缩小城乡教育水平差距,积极倡导教育公平,关爱、帮助农村青少年尤其是留守儿童全面健康成长的新型助学帮教公益平台。[13]
解决对策编辑
多层面着手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
生,并将长
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精神,就必须从法律、制度层面整体地加以考虑和解决。
(一)、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门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加大寄宿制中心学校建设,让留守儿童尽量住在学校。
(二)、建立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的保护网络。比如建立以父母,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以基层组织为主体的管理网络,以学校老师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等,对留守儿童给予对口的帮助。
(三)、调整人口管理制度,逐步取消户籍差别,并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与城市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农民工“市民待遇”,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四)、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部门应该给予一定的扶持和帮助,政府应合理分担留守儿童的教育成本,取消所谓的借读费和择校费。[5]
(五)、 央视网消息:27日上午,李克强乘车深入位于秦巴山区的国家集中连片贫困地区——陕西省安康市旬阳县小河镇金坡村看望贫困户和农村留守儿童,并与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的父亲杨秀峰通电话。[1][8]
关爱最重要留守儿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庞大群体。年,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学者关颖发表论文称,根据年调查的全国流动人口的规模以及几个典型城市流浪儿童与流动人口的比例规律,民政部社会福利司有关官员推算,全国流浪儿童约万。留守儿童成新来源,专家称完善求助制度刻不容缓。
留守儿童,一个令无数人北京最权威的白癜风医院专业治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