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摩诃止观辅行》第三十二卷记载:
适度的酸味对肝脏有益,却会损脾脏,所以脾病不可吃酸。
适度的咸味对肾脏有益,却会损心肝,所以心病不可吃咸。
适度的辛味对肺脏有益,却会损肝脏,所以肝病不可吃辛。
适度的苦味对心脏有益,却会损肺脏,所以肺病不可吃苦。
适度的甘味对脾脏有益,却会损肾脏,所以肾病不可吃甘。
另外,季节对食物也有关系,孙思邈先生说:“春天宜少吃酸,多吃甘来保养脾脏。夏天宜少吃苦,多吃辛以保养肺脏。秋天宜少吃辛,多吃酸来保养肝脏。冬天宜少吃咸,多吃点苦来保养心肝。四季宜少吃甘,多吃点咸来保养肾脏。”
黄帝的医药顾问岐伯也说:“春天应吃凉性的食物,夏天应吃寒性的食物,秋天应吃温性的食物,冬天应吃热性的食物。”
用现代的医学理论解释,西医说肾脏病的人不可吃盐,因为盐中有钠离子。中医认为盐的味道带咸、带甘又带辛。因为甘味伤肾,而盐中又带甘味,所以不能吃盐。再者咸味可入肾,所以补肾的药多半要用淡盐水服送,才能发挥力量。
中医的药理很复杂,药不但有五味,而且也有四气,“气”无形而升,故为阳。“味”有质而降,故为阴。所谓“四气”就是寒、热、温、凉。
例如:石膏和知母因为带有寒凉的特性,所以能治疗热病;附子和肉桂因为带有湿热的性质,所以能治疗寒病。
如果我们只考虑到药材的“味”,而忽略了“气”,以热病热治,那岂不是火上加油,更增加疾病的严重性?同样的道理,以寒药治寒病,也是危险而行不通的。
因此,我们在关乎“味”和“气”的同时,要学会辩证地看待病情,以达到治病的目的。
郑重声明:本文系炫道亨达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联系永济大圣网络服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