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饮食
疾病饮食

您现在的位置: 疾病饮食资讯_疾病饮食食谱 > 疾病饮食介绍 > 对于按摩治疗肩周炎的新认识

对于按摩治疗肩周炎的新认识

发布时间:2021-11-27 13:00:59   点击数:
????????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了解艾灸实战应用,调理家庭常见疾病,让全家人都能受益于中医。

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又称肩凝症、冻结肩、漏肩风、五十肩等等,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其主要临床特征表现为肩周疼痛和关节活动障碍,严重时可出现关节僵硬和局部肌肉萎缩,给广大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推拿按摩在本病的康复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肩周炎的按摩治疗误区

对于肩周炎的治疗,传统中医按摩手法主要分三类:松筋、点穴和被动运动。然而,传统的松筋手法主要在肌腹部位操作,并不能实现对损伤肌肉的充分松解;传统的点穴手法所选择的穴位并没有包含所有需要松解的肌肉的起点和止点;传统的被动运动手法是在损伤肌肉没有完全放松的情况下进行的,不但运动范围有限,而且给患者带来非常大的痛苦,甚至使部分患者不愿意再次接受按摩治疗。

二、对于肩周炎发病机理的新认识

宣蜇人的软组织外科学认为,肩周炎与神经根型颈椎病一样,其本质是属于椎管外颈肩背部软组织损害,其中密切相关的肌肉包括肩胛提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肩胛下肌、肱三头肌、胸大肌和肱二头肌等。下面以肩前痛为例,具体说明。

冈上肌起于肩胛骨冈上窝,止于肱骨大结节;冈下肌起于肩胛骨冈下窝,止于肱骨大结节;小圆肌起于肩胛骨外侧缘背面,止于肱骨大结节。冈上肌、冈下肌和小圆肌的原发性疼痛可向肩前方传导,引出肩胛骨喙突部或肱二头肌长头处的疼痛,局部形成高度敏感的压痛点,患者出现摸背受限。按照传统的针对喙突和肱二头肌长头的痛区进行治疗,常遭遇失败。

肩胛下肌起于肩胛骨前面,止于肱骨小结节;大圆肌起于肩胛骨下角背面,止于肱骨小结节嵴。肩胛下肌和大圆肌损伤常会引发肌附着处的无菌性炎症,患者出现上举受限。按照传统的针对肱骨小结节和肱骨小结节嵴的痛区进行治疗,往往治疗效果不明显。

人体肌肉的起止部位是应力集中或应力交会的部位,这些部位有退行性改变时极易遭致损害。手法治疗时如重点对上述肌肉起止点进行松解,则能大大提高疗效。

三、典型病例

患者蒋某,男性,49岁,右肩痛伴活动障碍3个月。患者自诉:平时有长时间操作电脑的习惯,最近因为肩痛,做过几次按摩,但因为比较怕痛,不敢再找普通按摩师治疗。另外,还做过针灸和理疗,感觉没有什么效果。嘱患者主动外展上举患臂和后伸摸背,发现活动范围明显受限,且引出肩关节前方疼痛。将患臂收回至中立位后,疼痛消失。经上述肌肉松解手法治疗完毕,再次嘱患者主动外展上举患臂和后伸摸背,发现活动范围明显增大,同时肩前痛明显减轻。随后,嘱患者加强功能锻炼,每隔三日治疗一次。连续治疗5次后,患肩活动范围基本恢复正常,肩关节前方疼痛消失。

四、体会

软组织无菌性炎症引起的病变可分为“病源点”和“显病点”,“病源点”是指无菌性炎症发生的部位,“显病点”则是出现症状和体征的部位。由于多数慢性患者“病源点”没有或无明显的痛苦感觉和机能障碍,或其病痛被“显病点”的疼痛所掩盖,只有当医生检查时,才发现该部肌肉肿胀、板滞和明显的压痛[4]。如按传统按摩“以痛为腧”的理论,极易将“显病点”作为手法操作的重点部位,而忽视“病源点”,往往会造成治疗效果不明显,甚至无效。

另外,对于体质较弱,肌肉较松弛的患者,其发病原因以局部微循环障碍为主,那么功能锻炼变得非常重要。然而,患者在没有专人指导的情况下,很难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笔者在临床实际工作中,运用西方现代手疗技术当中的等长收缩术,手法按摩完毕后,给患者进行静止性肌肉力量训练,收到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仅供大家参考学习,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如有需要,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tg

weizy.cn(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海浪(7)

冬不用栀子,夏不用麻黄

妈妈儿推学堂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kangworkshop.com/jbjs/14040.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