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荆门日报
□宁本俊
关于新闻,业界和学界有两种流行说法:一曰新闻是易碎品;二曰新闻是明天的历史。前者于惋惜中稍含贬义,后者于从容中透着自信。拜读徐建国同志的《新闻写作实战与攻略》后,我以为,新闻并非“易碎”,它同样可以用其独特而质朴的呈现形式“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奏出我们这个伟大时代的强音,迸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这本《新闻写作实战与攻略》从选编体裁上讲,主要是通讯——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兼及消息和言论,还有少许人物访谈和新闻故事。就编排体例而言,有作品原文,有采写背景和感悟,有专家点评,有同行心得,还有作者的专业理论研究体会和成果。这就大大超越了作品集的浅表意义而升级赋能,扩大了内容维度,丰富了信息含量,增加了知识要点。既有“实战”,又有“攻略”,二者相互依托,互为因果,相得益彰。这成为本作品集的鲜明特色,因而也成为我有信心赏读并解析全书的依据、理由。
通读《新闻写作实战与攻略》,我初步体会它有以下几点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竭力反映时代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我们逐步形成了时代精神,其核心为改革创新,其主要内容是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包括伟大创新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纵观作品集,我们不难发现,绝大多数作品都着眼改革开放创新,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浓墨重彩,树立时代典型,铸造时代灵魂,弹奏时代颂歌,书写时代史诗,传递时代正能量。此类作品在书中占有很大比重,成为本书的核心内容和挺拔“脊梁”。
精心选择重大题材。题材一般指现实生活中的事件和现象,这里特指作者用以表现主题思想的素材。平时作者搜集素材后进行慎重取舍,提炼主题,使之成为宣传报道的客体,凸显其重要性、显著性、时新性、接近性、趣味性。这一选材的价值尺度对于作品的成功与否显得至关重要。在入选集子的作品中,涉猎题材重大而广泛,有时政、经济(重点是电力)、法制、文化、体育等,有新闻人物,有重大事件,有热点话题。这些题材经过作者的打磨、提升与深化,成为一篇篇独具特色的精品之作。
倾情聚焦人物亮点。奏响时代最强音,必须发掘人物的闪光点,用闪光点去“解构”、升华人物的崇高品质与时代精神。在这部书中,作者重点运用了人物通讯这种体裁,形象地报道特定人物的先进事迹、人生经历和精神面貌。从学理层面而言,最具“新闻+宣传”色彩的重型武器当数人物通讯。建国君特别擅长将人物置于矛盾的斗争中去表现,全力开掘和表现人物的内心矛盾和思想境界,巧妙打开人物心灵的窗户,让每个人物更丰满、更形象、更可信,而活灵活现地呈现给读者。这也是他的人物通讯之所以与众不同,具有独特感染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因素!如《66岁蒋合琴:爱洒夕阳路》的行善播爱,《荆门电力调度员刘长青:连续40年春节坚守值班岗位》的敬业奉献,《春雨无声——追记荆门供电公司原工会主席张文华同志》的铁血丹心等,都各具特色,各臻其妙,事迹感人,形象丰满,典型精神富有时代特征,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匆匆读罢徐建国同志的《新闻写作实战与攻略》,草草写上自己的读后感,称不上严格意义上的“序”。但是,我还是要郑重推荐这部《新闻写作实战与攻略》,它既可作为包括新闻工作者、业余通讯员在内的宣传思想工作者的写作参考书,又可作为大中院校相关文科学生的辅导教材。如若大作在读者诸君手头,那当然再好不过。相信列位会读出借鉴与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