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天气寒冷又干燥,宝妈们都小心翼翼的呵护着宝宝,以防宝宝受到病毒的侵袭,但是仍然会有一些宝宝因为抵抗力太弱而受到感染,对于已经生病的宝宝,宝妈们该如何护理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冬季婴幼儿易感疾病的判定与护理吧。
一、呼吸道疾病
1.原因:
①由于婴幼儿呼吸道发育尚未完善,冬春季外寒内热导致炎症发生。
②积食导致内热。
2.临床表现:
①开始体温正常或者低烧。
②鼻塞、流涕。
③哭闹严重、烦躁不安或者反应冷漠。
④呛奶、呛饭、食欲不好。
⑤严重时喉咙疼痛、缺氧、咳嗽。
3.护理:
①喂奶时注意位置,防鼻塞造成呛奶,及时清理鼻腔分泌物,保护粘膜。(孩子清理鼻腔分泌物:可以用棉签沾点油清理;成人鼻塞:可以把眼药水滴到鼻孔里,瞬间鼻子通气)
②少食多餐,半岁内可以加点果汁和菜水,一岁后流质、半流质为好。
③如有炎症及时就医配合医生治疗护理。
④保持空气新鲜,安静舒适,冬季每天定时通风换气(雾霾天除外)并保持一定湿度。
⑤出现发热注意物理降温。
⑥婴儿应避免探视,以免外界病菌造成二次感染。
⑦注意减少活动,多喝开水,将痰液稀释,利于排泄。
⑧保持口腔清洁,防止空腔炎、溃疡。
⑨避免烟尘。
二、流行性腮腺炎
1.原因:
通过呼吸道传播的疾病,感染后获终身免疫。
2.症状:
①四季均可发病,但主要是冬、春季。
②开始出现头疼、发热、呕吐。
③1-2天后出现腮腺肿大。
④2-3天后对侧也出现(耳后对侧)。
⑤并发症:往往在肿胀一周后出现,如:脑炎、肾炎、胰腺炎、睾丸炎。
3.护理:
①注意休息,直到腮腺完全消肿为止。
②注意体温变化及呼吸状况。
③患儿表现为吞咽困难,应选择营养并易于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饮食,免刺激性。
④口腔护理、盐水漱口。
⑤医生指导下用药,如抗病毒药类。
⑥药物内服、外敷(仙人掌肉打碎敷或如意金黄散加水)。
⑦出现高烧、头痛、烦躁、嗜睡等严重情况时,要及时就医。
三、发热
1.原因:
由于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功能不健全,轻微的刺激就会使产热及散热过程受到破坏而引起发热。
2.症状:
①精神判断
A.若精神较好,能自己玩,则说明症状较轻。
B.若表情淡漠、倦怠,则说明病情严重。
C.若宝宝脸色不好,发黄、发情、发紫,则说明病情严重。
②情绪判断
高热出现烦躁、兴奋,对环境中的响动表现为敏感、惊恐应注意防止惊厥发生。
③体征判断
囟门饱满隆起,伴有剧烈呕吐或喷射状呕吐,出现腹泻、皮疹,应及时就医。
3.护理:
①防止室温过高,穿衣过厚。
②如出现发热伴鼻塞、咳嗽、不爱吃奶可能为感冒。
③如发热不褪,咳嗽加重、呕吐、烦躁不安、哭闹严重、喘气加重(可能为气管炎、肺炎),应及时就医。
④未经医生诊治前不要随便服用退热药。
⑤物理降温,温水浴或温水擦身。
四、小儿高热惊厥
小儿高热惊厥是常见急症,高热最常见症状,多见6月-3岁的婴幼儿。
1.发病原因:
①神经发育不完善,未完全髓鞘化,抑制功能差。
②感染性、持续高。
2.症状:
①一般高热几小时出现全身性抽搐、两眼上翻。
②一般几秒、几分钟、意识丧失严重、大小便失禁、面色青紫。
3.预防治疗:
①无特效药,注意观察,避免持续高热。
②医生指导下,服用止惊药减少发作(慎用)
③采取物理降温,临时用退热剂。
4.发作时急救:
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头侧向一侧,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②抽出时不可喂食、喂水。
③吸氧、药物止惊、掐人中穴。
④将患儿头偏向一侧,以免痰液吸入气管引起窒息,用裹布的筷子或小木片塞在患儿上下牙之间,以免咬伤舌头并保障通气。
⑤防止跌伤。
来表哥家吃饭,小侄子一边看西游记一边手舞足蹈上蹦下跳学猴哥。
--我哥:“傻儿子,你是孙悟空吗?”--侄子:“正是,你孙爷爷在此。”打到现在还在哭。
哈哈:孩子,你可长点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