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系列知识之
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五大误区
俗
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虽然天气依然寒冷,也挡不住家家户户为过年团聚而忙碌的热情。但是小编在这里提示大家,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大家在忙碌之余,一定要注意健康饮食,规律作息,警惕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那么冬季为什么会成为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呢?
这是由于冬季气温低,人体受到寒冷的刺激以后,全身的毛细血管收缩,引起血压升高,促进血栓形成,易导致中风和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生。老年人血管较硬,缺少弹性,一旦血液流动受阻,加上寒冷刺激使血管收缩,如若再加上喝水过少,更会加剧这种情况,容易引起血液流通不畅,形成血栓,引发心血管疾病。
如何才能科学有效防治心血管病呢?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见误区又有哪些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误区一:只有老年人才得冠心病
冠心病是心脏血管的动脉硬化,这个过程在青年甚至幼年时期就已经开始,目前我国冠心病发病年龄明显提前,冠心病发病人群已经不单单集中在老年人。
误区二:运动量越大越好
现代人特别是办公室族,平时没时间锻炼。偶尔放松便到健身房狂练一番。其实这样的危害更大。长期工作紧张,体能透支,疾病已悄然而至。一旦运动超出身体承受能力,发生意外的可能性大大增加。运动后有点喘,微微流汗,讲话不累,就表示此次运动强度适当。
误区三:尽量不吃药
很多冠心病患者,犯心绞痛时,总是尽量忍着不吃药,以为经常吃药,以后就无效了。其实,如硝酸甘油等急救用药,只有长期吃且每天吃的频率又很高时,才可能产生耐药性;间断服用,甚至一天吃上三四次,不会形成耐药性。
误区四:急性心梗保守治疗好
冠心病介入治疗已经有20多年历史,它创伤小、效果好,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如果经济条件许可,介入治疗无疑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误区五:放上支架就万事大吉
很多心绞痛发作的患者做完支架手术后症状迅速消失,甚至恢复了体力活动。但由于患者有冠状动脉硬化,其他部位同样也会发生狭窄,危险性仍然存在。因此,即使放了支架,同样应注意按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根据病情按医生要求继续服药治疗。
其实,对于心血管疾病,如果能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正确地认识和预防,就可以有效规避风险,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好啦,今天的养心小知识就向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关于心血管防治的误区,大家了解了吗?
原方传承千年名医古方《炙甘草汤》
养血益气,复脉定悸,安神润燥
想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