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中国卒中协会发布《中国卒中流行报告》的结论:中国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卒中,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卒中。
别以为中风离你很远,中风发病呈年轻化趋势,中年人渐渐成为卒中高危人群中的新“主力军”!
这个病就是中风(医学上叫“脑卒中”)。中国人中风的年龄平均是66岁,且不分性别,具有突发性!而且:
“中风已经成为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
但是,9成中风其实是可以自己控制避免的!
中风是什么?
中风也可以叫做脑卒中,主要可以分为两个不同的类型,一个是缺血性脑卒中还有一个是出血性脑卒中。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中风的诱发原因有很多种,主要是由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引起的。
中风由可调节因素造成
研究表明,中风所导致的疾病负担中,90.2%由可调节风险因素造成,如果能够采取正确的方式预防中风,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缺乏运动、腹型肥胖、心脏疾病、饮食、酒精、糖尿病和心理,这十项因素是引发中风的最大隐患。
很多人得病了,就想着看医生吃药,把防治疾病的宝押到医生和药物那里。但事实上,日常生活中多注意饮食、运动、吸烟等行为,对预防中风的影响是最大的。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饮食结构有高钠、高脂的特点,与高血压及卒中的发病率高有很大关系。所以我们国民的饮食,一是要限盐,二是要少油少红肉,多吃清淡低脂食物。同时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补充多种维生素。
中风前期症状
哈欠连绵
当脑动脉硬化逐渐加重,管腔愈来愈窄,脑缺血缺氧加重,特别是呼吸中枢缺氧时,会引起哈欠反射。多在缺血性中风发作前5至10天内,频频打哈欠者可达80%左右,是重要的报警信号。
口吃
流涎症状是说话不利索、流口水,有中风迹象,可能会突然发病。
一过黑蒙
即突然出现眼前发黑,看不见东西,数秒钟或数分钟即恢复,还伴有恶心、呕吐、头晕及意识障碍。挪威医生科蒂在18例一过性黑蒙的病人中,发现11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视物模糊
即表现为短暂性视力障碍或视野缺损,多在1小时内自行恢复。科蒂对出现短暂视力障碍的10例病人进行了眼底检查和脑血流量测定,发现其中有3例视网膜中心动脉闭塞,7例为视网膜分支动脉闭塞。
预防中风要记住
把握好6小时
中风一旦发生、脑细胞死亡超过6小时将不能挽回,预防卒中最好的时机是发生中风之前。
两血管
心脑血管不分家。心脏血管狭窄者,往往脑血管也有斑块。
一项检查
“脑血管彩超”是筛查血管狭窄和预防中风最经济、最快速有效的方法,应该列入50岁以上人群的健康体检项目。
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和吸烟等病史的人群,尤其要重视此项检查,可以大大减少卒中的发生率,让老年人有质量地生活。
一个注意
颈部脑血管狭窄的患者,不宜过度降血压。
这类患者的血压应该维持在正常的高限,如/90mmHg左右,以保证脑部供血,减少脑梗的发生率。
一项原则
有症状的颈内血管若椎动脉狭窄50%,无症状的颈内血管狭窄70%,就应该进行脑血管支架治疗。年龄一般在80岁以下,但应根据病人的身体情况做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