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饮食
疾病饮食

您现在的位置: 疾病饮食资讯_疾病饮食食谱 > 疾病饮食两性 > 中医顺势医学教材五

中医顺势医学教材五

发布时间:2019-4-19 19:06:33   点击数:

第五篇中医顺势疗法与健康

第一单元健康理念

73、什幺是健康?健康的量化标准是什幺?

㈠年世卫组织公布健康新定义:指躯体、心理健康、社会适

应能力、良好道德和生殖五个方面都健康。健康长寿才是真正健

康。身体健康是健康的基础,心理健康是健康的核心。健康不仅仅

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社会适应完美状态。

㈡世卫组织制定的量化标准:“五快”与“三良”。

⑴“五快”:是衡量机体健康标准:

食得快、便得快、睡得快、说得快、走得快。

⑵“三良”:是衡量心理健康标准:

良好个性、人际关系、处世能力。

74、追求健康长寿的目标是指什幺?

㈠追求目标:健康快乐岁;

追求两个提高:(1)提高生命质量:健康、长寿、靓丽;(2)提高生活质量:成功、愉快、潇洒。㈡年龄划分:青年人:44岁前;中年人:45-65岁;青年老年人:65-74岁;老年人:75-89岁;长寿老人:90-岁。

㈢世界卫生组织认定:60岁为黄金时代,70岁为巅峰期。

㈣影响健康健康长寿因素有:

⑴危害健康三大疾病、四大杀手:

①三大疾病:第一生活方式病;

         第二性传播疾病;

第三精神障碍性疾病和心理疾病;

②四大杀手:第一心脑血管病;

         第二 糖尿病;

第三恶性肿瘤;

         第四 呼吸系统疾病;

⑵疾病是生命的头号大敌:

什幺因素造成多种疾病,造成高死亡:是生活方式+西医医疗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外因因素中不良生活方式占60﹪,当代人体体内毒素在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道:应用健康生活方式美国人延寿10年;应用西医医疗方式只能延寿1年。

①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慢性病占国人死因的比例很低,而现在

慢性病,占国人死因的80%以上,超过美囯70%的比例。

②造成慢性病主要因素有:到年,我国超重人口将近3亿,

肥胖人口是1.3亿,高血压人口是2.1亿,血脂异常的人口是2.1亿,糖尿病人口至少是8仟万人,中国是世界糖尿病第二大国。

③世界卫生组织统计:90﹪以上妇女患妇科疾病,中国妇女子宫癌发病率占世界1/3;乳腺癌上升,这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甚至是一个社会的问题。

⑶亚健康--生命的隐形杀手(后边祥述);

⑷机体提前衰老:

①衰老:衰老是一种免疫疾病,25岁后人体开始衰老。

②原因:机体不仅受“氧化、酸化、老化”三化影响造成,

而且,人体免疫系统失衡造成机体自我修复能力被减弱。

㈤药物威胁人类健康:

⑴世卫组织公布“全球有三分之一的死亡病因并不是疾病的本身,而是不合理用药。同时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药物毒副作用或药物不良反应对人类带来严重后果。

⑵抗生素耐药是21世纪世界最大健康问题之一,在20世纪中后期,中国有40﹪以上、属不合理用药.美国有46﹪没有医生指导,自

已使用。

⑶年世卫组织提出的慢性病高危密码“”新概念:

“3”是指:三种不健康生活方式:即吸烟,不合理膳食结构,缺乏体力劳动和锻练。

“4”是指:四种“慢性病”即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升高死亡率升高。

“50”是指:最终使50﹪的人过早去世。

⑷致癌的新提法: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首次提出:

肥胖、缺乏运动、摄取高能量食物的‘三维一体’是致癌凶手。

第二单元大健康管理

75、什幺是大健康管理?

㈠是指一种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即从社会、心理、环境、营养、运动等多角度得到全面的健康维护和保障服务。实施大健康管理,可使健康风险因素降低了50%。

㈡大健康模式是:生物、心理、环境、社会全面管理模式。

⑴大健康管理强调是:整体健康观。

⑵大健康管理治疗出发点是:激发人体自愈力。

⑶大健康管理的重点是:围绕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健康管理。

“二十一世纪是大健康管理的世纪”!

㈢我国提出健康管理的精髓是:管好嘴、用好腿、不抽烟、少喝酒、好心态。

㈣健康不仅要符合木桶原理。而且要符合无缝隙原则:

健康不能只   ②营养因素;③缺乏运动;④吸烟。

⑶其它因素:心理影响、药物影响、疾病影响。

㈡肥胖判定标准:体质指数、腰围、标准体重和体脂含量判定。

㈢减肥原则:营养瘦身关键是控制摄入总能量,增加能量的消耗;増加体力活动与限制饮食结构结合措施。减肥速度不能太快,6个月减10﹪,每周减半斤到一斤为安全;每天摄入至少千卡热量;控体重就是控制能量平衡。

㈣减肥食疗方法:⑴减少每天总能量摄入。⑵科学选择食物:多选体积大、纤维多、热量低、有饱腹感食物,主食以粗粮谷类为主,多吃蔬莱、水果、豆腐、鱼等高蛋白。⑶合理烹饪:少油煎、油炸,多用蒸、煮、凉拌。⑷控制进食速度、细嚼慢咽,因20分钟胃向大脑输送是否饱了信号。⑸少量多餐。

㈤注意亊项:①防止饥饿。②禁食,高热量、高脂肪、浓缩热量型食物。③尽量不用动物油,限量植物油。④忌太咸。⑤合理零食,低热、低脂。

㈥增加运动:中低强度、持续长有氧运动。运动耗能千卡。

㈦健康排毒,喝鲜榨果菜汁、补充营养素如芹菜汁、黄瓜汁、红萝卜汁、每日6-8杯,可改变酸性体质。

84、坚持适量饮水有益健康?

㈠每人每天需水毫升,饮水占毫升、食物中占毫升、体内代谢产生水占毫升。

㈡补水方法:

⑴早上起床1杯,补充睡眠中水分蒸发,可以加一勺蜂蜜(或蜂王浆)或加一勺醋的凉开水(毫升)最好。

⑵饭前半小时1杯水预防便秘、肥胖。

⑶饭后2至2.5小时喝-毫升水可防止因缺水导致虚假饥饿感出现。

⑷晚上睡前1杯,给细胞补点水。

⑸不要渴了再喝大量水,正确饮水是:少饮多次。

85、每日三餐如何安排?

㈠正确吃法“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晩餐吃少”。

三餐能量比例为:3:4:3。

㈡不正确吃法“早餐马虎,午餐凑合,晩餐全家福”。

㈢不吃早餐的危害,胆汁不能排出,胆汁浓缩的结果是出现胆固醇结晶,也是胆结石成因之一。

㈣晩餐过饱加重消化系统负担,导致睡眠激素褪黑素分泌减少。

日本研究发现38.4﹪胃癌患者有吃夜宵习惯。

㈤中国提出限制食品有哪些:高浓度白酒、烟熏类食品、腌菜类食品、煎炸类食品、含糖饮料。

86、为什幺必须进行保健品保健?

⑴保健食品的概念: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为目的食品。

⑵特征:一是安全性;二是功能性。其保健食品的功能按国家公布有27种功能。

⑶为什幺要使用保健品:①单一食物很难营养均衡,其原因是每天摄入食物种类不够;②食物营养成分下降;③食物搭配不当或烹饪方法不当,造成营养不均衡、丢失;④生活方式不健康,压力增加;⑤环境污染较重等。综上,营养素不够、需求量又大则不均衡,须要保健品协助。

⑷保健食品是其他营养方式所不能替代;它能起到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作用,成为生活中增进健康所必需。

87、中国的饮食结构是科学的?

㈠年世卫组织发布报告强调“饮食是健康长寿重要因素”。饮食对人类健康影响因素评估指出,膳食营养因素已占到13﹪,已接近遗传因素15﹪的影响。远高于医疗因素作用,当前人类已认识到“饮食是首选医疗方式”。

㈡世界营养学界也已达成一致学术观点,不要忽视食物的力量。即“食物是最好的药物”。倡导“凡膳皆药”、“食物是最好的药物”的健康理念。“吃好求健康”。

㈢年,美国参议院举行有关营养膳食听证会,认为中国传统饮食结构是健康的、科学的。

㈣中国传统饮食特点:中餐核心理念是“养、助、益、充循环自然”;

即“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⑴五谷为养指:米、麦、豆、杂粮、薯类等因能补养五脏,故得谷者为昌;

⑵五果为助指:鲜果、干果、坚果,可佐助五谷;

⑶五畜为益指:鱼、肉、蛋、奶等能弥补素食中蛋白质、脂肪不足;

⑷五菜为充指:新鲜蔬菜、能补充维生素、膳食纤维,可疏通壅滞,保持纤维平衡。

88、中国人营养模式是什幺?

中国营养家协会提倡“一二三四五六“的营养模式:㈠每天一个水果以上。

㈡每天两盘蔬菜。

㈢每天三勺清油:半两。

㈣每天四碗米饭或四个馒头(即6两至1斤)。

㈤每天五种优质蛋白质,—两肉,—个蛋,一杯酸奶,半斤牛奶,一两鱼,多量豆制品(大豆、豆腐等)。

㈥每天六杯水。

89、长寿饮食原则和营养搭配是什幺?

㈠三多四少一适量(根据世界长寿地区及中国长寿地区综合制定)。⑴三多:主食多,食粗杂粮,玉米,土豆,薯类等。副食多,食蔬菜、水果。

多食豆制品、乳制品。

⑵四少:少油,一天25克。少盐,一天6克。少糖。少热量。

⑶一个适量:饮食七、八分饱。

㈡营养合理搭配:

⑴荤素搭配:植树性食物应占80%,动物性食物20%。

⑵粗细搭配:少吃精白米、精白面,少吃精加工食品。多吃全麦、黑面、玉米等杂粮。

⑶干稀搭配:先稀后干、先喝汤后吃饭。先稀后干苗条健康;先干后稀又肥又胖;

⑷酸碱搭配:正常人体是弱碱性。肉、酒、粮食是酸性,豆、菜、水果是碱性。

⑸细嚼慢咽:人体有三对唾液分泌腺,若每一口都咀嚼30秒,让唾液腺充分分泌大量唾液就可杀毒杀菌,不得胃病不得癌症。

90、如何正确选择食物?

㈠健康食物没有统一标准。一般认为活性食物,粗糙食物,低脂、低糖、低盐、富含纤维的食物为健康食物。

㈡高脂、高糖食品虽味好,但一般为垃圾食品。它只含多余营养素,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纤维。最缺的营养素均无或含量极少。

㈢正确选择要做到:

⑴食物尽量多:每天至少吃30种以上,多吃蔬菜、水果、五谷杂粮。

⑵少吃精制米面,不吃垃圾食品。

⑶多吃鱼,适当吃其他白肉(鹅肉、鸡肉),少吃红肉(猪肉、牛肉、羊肉、狗肉、兔肉,少量海鲜。

⑷国民在养生中总结一条经验说,吃四条腿和两条腿的,不如吃一条腿:

①四条腿指猪、牛、羊;两条腿指鸡、鸭、鹅;

②一条腿指鱼类、磨菇等菌类。磨菇能量最低,味道鲜美,含多糖抗癌作用,木耳誉为素中有荤。鱼类富含蛋白质,脂肪含量最低。

⑸多吃碱性食物,主要新鲜蔬菜水果。健康饮食碱性应占80﹪,酸性占20﹪。

㈣保护心脑管食物:鱼、大豆、豆类和坚果、燕麦、大蒜、土豆、茄子、西红柿、洋葱、木耳、牛奶。

㈤21世纪应该吃什幺:吃糙米、吃黑色、吃紫色、吃生的、吃野的、吃皮、吃叶、吃虫。

91、调节免疫力食物有哪些?

㈠牛肉:强化免疫细胞,是免疫性矿物质重要来源。80克牛肉提供每日锌需求量30﹪。含锌食物:谷物、猪肉、家禽、酸奶酪或牛奶。

㈡红薯:是维生素A来源,巩固第一道防线。还有胡萝卜、南瓜等。

㈢蘑菇:增加白细胞数量。

㈣茶:抗自由基,含茶多粉强抗氧化剂,

㈤蔬果:莲藕是抗氧化冠军,要多吃蔬果。

92、人体有各种营养库吗?

㈠有各种营养库,如能量库、蛋白质库、钙库等等,人体竭尽全力保证五大生命器官(脑、心、肺、肝、肾)的营养。

㈡当营养不足时,首先从营养库调动营养。

㈢其次,再从非生命器官调动营养补充五大生命器需要。

以钙为例,缺钙时,会调动骨头的钙进入血液,满足心脏等生命器官钙的供应。致此血液钙正常,但身体已严重缺钙。这样导致非生命器营养严重不足,

㈣因此,人体要均衡营养,满足多种营养的储备。

93、为什幺健康的心理是健康长寿的灵丹妙药?

㈠精神力量的作用:

⑴精神永远不能老;精神恢复青春比形体外表要容易;快乐是通向健康的捷径。

⑵精神作用的双向性:①直接影响细胞衰老。②明显增强抵抗力、免疫力,提高正能量累积效应。

⑶促使良性电子运动:顺势医学认为,精神心理作用,肯定产生物质电子变化。用精神力量来改变或减少机体内部平衡被破坏,形成良性电子运动,使细胞损伤降低到最低限度。

㈡情绪健康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⑴情绪不好五脏皆摇:不好情绪和恶劣心境是疾病发生的罪魁祸首,尤其肠胃病:美国对名胃肠疾病调查,因情绪引发疾病74﹪。胃肠是情绪器官,经常情绪不良进食者患胃癌是正常人的五倍。

⑵高血压、心脑血管病与情绪有很大的关系:人一生气会使血管痉挛,导致脑缺血性中风或心肌梗塞或引起血压骤然上升,生命倾刻危险。

⑶癌症与情绪密切相关:恶性剌激、不良情绪致内分泌紊乱,免疫力下降,易导致各种癌症。调查发现,中国人癌症50%是吓死的。

⑷情绪平稳减少疾病发生率:40-50岁人,每年血管狭窄约1-2﹪;抽烟、高血压、高血脂血管狭窄约3-4﹪;生气着急血管狭窄﹪。乐观心态,使抵抗力、免疫力增强。情绪低落,人体抗癌能力衰退20﹪。

94、为什幺要进行运动?

㈠运动是双刃剑,世卫组织研究发现,每周歩行超4小时与少于1小时人比,心血管病发病率减少69﹪,病死率减少73﹪,糖尿病减少50﹪。

㈡锻炼原则:

⑴全面:选择适合自已的项目,持之以恒。

⑵锻炼重点:

①以心脏健康为中心进行锻炼。②以大脑健康为中心进行锻炼。

③以锻练四肢为中心,更重视腿部锻练“人老腿先老”。

⑶卫生部健康教育中心推荐的是每天走00步。

⑷运动量计算办法:适宜锻炼心率=180-年龄。

如30岁:180-30=150次心率。

70岁:180-70=110次心率。

⑸周运动量安排:①每天运动距离三公里,每次运动时间30分钟,每周5次。②锻炼后十分钟之内应该恢复到正常心率,未恢复则运动量大了。③中老年人运动量要求:微量出汗为宜。

⑹中老年锻炼方法:快走、跳舞、太极拳、散步,不宜爬山。

95、如何对大脑进行保健?

大脑是健康和生命调节器,未来在生命科学领域将实现两个突破:

一是基因工程;

   二是大脑工程;

㈠大脑潜力之大:相当于世界图书馆图书总量7.7亿册书,称为脑海对大脑神经一生只动用3-5﹪,一生勤奋用脑只动用10﹪,爱因斯坦也只动用17﹪。

㈡不善于用大脑则萎缩,少用则废退;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但速度很慢。

㈢加强大脑训炼有五个途经:加强锻炼,坚持学习,良好情绪,不伤害大脑,补充大脑营养。

㈣大脑细胞需八大营养素:脂肪、糖类、蛋白质、钙、维A、维B、维C、维E;脑细胞的三大物质:脂质占60﹪,蛋白质占35﹪,糖是唯一能源物质。

因为编幅有限,下一篇是中医顺势疗法与慢性病的调理,请看下节

想知道更多资讯请长按以下







































白癜风诊疗体系
白癜风治疗哪里最能治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kangworkshop.com/jblx/10166.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