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文化遗产不能靠“吐槽”
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保护非物资文化遗产委员会通过决议,将韩国、越南、柬埔寨、菲律宾4国联合申报的拔河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资文化遗产名录。
消息1出,部份中国民立即开启战役模式,有的愤慨于韩国又抢了我们的文化,有的指责为何我国政府不将拔河申遗,还有的酸溜溜地感叹丢沙包荡秋千踢毽子不久也将成为别国的文化遗产了。
我们能够理解这些友的心情。前有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被别国抢先向联合国申报非物资文化遗产,今又有我们从小就开始玩的拔河被抢注。听说,汉字、活字印刷术、风水等也被一些国家盯上了,打算将其申报为联合国非物资文化遗产。
我们的一些非遗项目没有成功申遗或被别国抢注,这固然使人遗憾,但我们更应关注的是我们已有的非遗是不是得到了有效保护。以传统戏曲为例,1959年我国尚有368个剧种,目前只剩下286个,相当于平均每两年就有3个剧种消失;全国有74个剧种只剩一个职业剧团或戏班,处于几近消失的边沿。伴随剧种远去的是老一辈艺人,而一些剧种即使申请上了保护项目,也难逃衰落命运。比如,曾在山西、河北一带流传的赛戏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但眼下已没有演出,成了现实意义上遗失的艺术。让人费解的是,这么多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医院我们身旁的文化遗产如此迅速地消失,并未引发社会北京白癜风医院地址足够的重视,更没有成为友们热议的话题。一些人一边对我们的非遗被别国抢注捶胸顿足,一边却又对我们身旁不断消失的文化遗产视而不见,这只能让人怀疑他们在络上为拔河被抢注而开启的战役模式只不过是过过嘴瘾而已,而非出于对自己文化遗产深沉的爱。
其实,不管是世界级非遗还是国家级非遗,设立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人们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进而推动人类文明的共同传承。非物资文化遗产,既非像商标,能够带来切实的物质利益,也不同于奥运金牌,能够带来巨大的荣誉,它更多意味着一种一个国家、地区的文化遗产越多,其传承人类文明的就越重。
因此,对非遗的保护,绝非是简单地比比谁的非遗多,也绝非是相互争辩哪一个非遗是你的,哪一个非遗是我的。如果我们不能把对非遗的保护落实到行动上,那申请再多的世界级非遗,最多也只是满足一下国人小小的虚荣心而已,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总之,嘴动不如行动。对包括非遗在内的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与其吐槽人家抢了我们的文化,不如从骨子里真正尊重和酷爱我们的文化,与其比谁的非遗多,不如比谁把自己的非遗保护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