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加盐能好吃么?孩子过了一岁就没必要不加盐了吧?
在回答问题前,我们先看一个来自最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数据吧。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_修订版》的指导,1岁以内婴儿不建议使用任何调味品,如果家里条件允许,家庭成员配合支持,在3岁以前都可以不添加食盐。
为什么一岁以前的宝宝不加盐?(这问题其实以前在吃饭系列文章中提过好多次了,今儿给新朋友简单说说,感兴趣的可以公号回复“吃饭”查看之前的文章。)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化学式:NaCl)。钠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起到调节机体水分,维持酸碱平衡的作用。我们通常概念上的需要补充盐,其实更多的就是为了补充钠,而钠盐在很多天然食材中都有。
而1岁以前的宝宝不需要额外加盐的原因也在此,不是他们不需要钠,而是因为天然食材补充的NA就够了。
0-6个月,孩子的正常饮食来源是母乳或者配方奶,这段时间的钠是很充分的,满足婴儿每日需求。
6-12个月,每日摄取量在毫克,这个时期的宝宝开始添加辅食,而我们的日常辅食中肉类,鱼虾,水果蔬菜都含有充分的钠,详情见下图。所以额外再补的话肯定超标。
鸡蛋
1个
含钠71mg
新鲜瘦猪肉
g
含钠65mg
新鲜海虾
g
含钠mg
菠菜
g
含钠85mg
胡萝卜
g
含钠71mg
腰果
g
含钠mg
银耳
g
含钠82mg
海带
g
含钠mg
所以1岁以前的宝宝辅食中应该是严禁额外加盐。因为宝宝这个时候的肾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全,盐里的钠离子超标会给孩子带来额外的负担,轻则脱水,重则可能导致死亡,而长期高盐饮食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去年年底有一则令人心痛的新闻就与此相关,一位年轻的妈妈听信他人误导,认为孩子不吃盐就没力气,开始往孩子的白粥里加盐。而且,加盐量一次比一次多,因为她觉得得把以前没吃的盐补回来。可是几天后,孩子突然发起了高烧,以为孩子只是感冒了,没太往心里去。突然有一天她发现,孩子竟然没了意识,医院求助。可孩子还是因为她的无知葬送了性命,医院相关工作人员解释说,孩子是吃了太多盐,导致高血钠引发脱水窒息死亡!
虽然这个只是个案,但是每一个孩子之于一个家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并不希望因为自己的缺乏常识,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并且有些不良反应并不是立刻呈现的,比如吃了某种不合适的东西,可能会是数月,甚至数年后才会看到。比如吃盐过多导致挑食,这是最常见的不良后果。
不吃盐就没力气?很多老人发自内心的认为不吃盐没有力气,那是物资匮乏的年代造成的。在吃次肉就是新年大餐的时代,食材远远没有现在的丰富,重体力劳动出汗太多而不及时补充盐分,就会没力气,所以用最简单的加盐就可以快速补充。但现在时代不一样了,上边就列举了那些食材的钠含量,只要我们饮食均衡,钠的摄取量应该是足够的,不需要专门加盐来补充。
六六一岁前,和老人关于加盐的纷争,我家是真实经历的。最初六六辅食我就全做的天然味道,六姥姥和六大姨姥,天天说我后妈,还列举我口味那么重不也活的好好的之类的例子来反驳我的观点。我跟她们讲,那时候没有霾,没有各式各样的黑心食物,我身体的底子是很好的,本来能活八十岁,因为吃盐少活几年也OK,可现在孩子的生存环境并不比我们小时候好,所以我要用更科学的方法保护她。因为六六不加盐,清单口味不挑食,饮食习惯非常好,所以她大姨姥有了第二个孙子,也开始改变了观念开始了科学育儿的方法。
叨叨这段其实就是想告诉大家,老人和我们爱孩子的心是一致的,多洗脑,多些坚持,让结果说话,不需要家里鸡飞狗跳,一样可以达到意见的统一。
不加盐的食物能好吃么?这种观点更是只站在成人口重的角度得出的结论。我因为爱吃辣椒,曾经有几年,所有的食物好不好吃,标准就是辣不辣,不辣的咸食物我几乎是不能下咽的,只吃特别甜以及又咸又辣的东西。可自从六六出生,为了给她减少钠的摄入量,我月子里所有的食物,包括鸡汤猪脚马油猪肝之类的,都没放过一粒盐,最初像吃药一样硬塞,可咬牙坚持一个月后,我发现自己开始能品尝到食材本身的味道了。生命的丰富在于更多的体验,我很庆幸那一个月为了孩子的付出,让我收获了味觉的复苏和敏感。因为有自己这个超级反面教材的存在,所以我很注意不让六六养成错的饮食习惯。
食物味道的鲜美靠味蕾来品尝,随着年龄的成长,人类的味蕾不断减少,味觉的敏感度也会不断退化,很多老人越吃越咸也是这个原因。而幼儿的味觉敏感度要高于成人,我们觉得过于清淡,没味的食物,对于他们来说却是再合适不过的。过早过多的添加盐让孩子接触这些本不需要的味觉刺激,只会让他对味觉刺激强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甚至产生依赖症。这个也是很多人在给孩子吃了口味过重的食物后,孩子就不再愿意吃清淡食物的原因所在。而不是误以为的孩子爱吃咸的,更不是咸的才有味道。
如果错误的喂养方式已经让孩子养成了重口,甚至挑食的习惯,也不要太担心,循序渐进的注意饮食的调整,逐渐减少盐的摄入量,习惯的调整,什么时候都不算晚。
为什么三岁之前都建议少盐或者不加盐?这里,除了前文提出的钠摄入量,我们还需要特别注意“隐形盐”的存在,买成品食物时,请务必看配方表中的钠含量。
除了天然食材有含有的钠,各种零食,更是钠超标的重灾区(因为正在日本北海道,所以敲这篇稿子时没办法去咱超市给大家实拍配方表),大家超市时随便扫一眼,就知道每天毫克的摄入量,不加盐也是可以达到的。
当然,三岁以上的孩子饮食完全不加盐,基本不可能,我家也做不到。一岁后,为了六六多见人,大多数聚会和饭局都会带上她,最初是自己用饭盒给她带单独的饭。后来餐桌上一些食物的形态很吸引她,也会让她吃一些。分享一下这种情况下我的处理方法吧:无法在清水里涮的食物,找理由不让她吃,大多数炒菜,面条之类的,面前三碗清水过三遍,基本跟没加盐的口感差不多,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还对味蕾进行了保护。
但如果避无可避的钠摄入已经不少了,在家给孩子做饭时,咱们少加勺盐的主动权还是可以有的嘛。这件事在家庭成员能支持的话做到当然是最好,不能的话也不必过分纠结,我们能应对的是:尽可能晚的给孩子加盐,因为随着孩子的成长发育,肾脏功能也会逐步增强。家庭的和睦在我看来也很重要。
不给宝宝吃盐,这并不是虐待,而是对他最细致的关爱。老人或者新手父母其实都是为了孩子好,只是被旧有的观念固化了。当你了解到孩子需要的钠摄入已经足够的时候,是否还会一定强求再给他加盐呢?
END
亿婴天使
您身边的早教专家
-
白殿疯病医院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