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疾病(二)
专业综合-代谢、内分泌系统-甲状腺疾病;
甲亢的治疗是历年执医考试中甲亢的重要亚考点,特别是抗甲状腺药物治疗、I治疗、手术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等容易混淆,故需要注意区别;另附有单纯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炎的相关内容。
一、甲亢的治疗1.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
(1)分类:
①硫脲类:丙基硫氧嘧啶(PTU),半衰期短;
②咪唑类:甲巯咪唑(MMI),半衰期较长;
△注:一般倾向于用MMI,因PTU有肝毒性,但妊娠1~3个月时的甲亢、甲状腺危象时只能用PTU;
(2)适应症★:
①轻、中度病情;
②甲状腺轻、中度肿大;
③孕妇、高龄或由于其他他严重疾病不适合手术者;
④手术前、I治疗前准备;
⑤术后复发且不适宜I治疗者;
(3)副作用:
①粒细胞缺乏症;
②皮疹;
③中毒性肝病;
④血管炎;
2.I治疗:
(1)适应症:
①甲状腺肿大II度以上;
②ATD过敏;
③ATD治疗、手术治疗后复发;
④甲亢合并心脏病;
⑤甲亢伴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或全血细胞减少;
⑥甲亢合并肝肾等脏器损害;
⑦拒绝手术治疗或由手术禁忌症;
⑧浸润性突眼;
(2)禁忌症:妊娠、哺乳期妇女;
(3)并发症:
①放射性甲状腺炎;
②诱发甲状腺危象;
③加重活动性Graves眼病;
3.甲亢手术
(1)手术指征★:(注意与单纯性甲状腺肿的手术指征相鉴别)
△甲亢的手术指征:
①继发性甲亢或高功能腺瘤
②中度以上的原发性甲亢
③腺体较大,伴有压迫症状,或胸骨后甲状腺肿等类型甲亢(压迫气管、食管、喉返神经等)
④抗甲状腺药物或I治疗后复发者或坚持长期用药有困难者
⑤妊娠早、中期的甲亢病人凡具有上述指征者
△单纯性甲状腺肿的手术指征:
①因气管、食管或喉返神经受压引起临床症状者;
②胸骨后甲状腺肿
③巨大甲状腺肿影响生活和工作者
④结节性甲状腺肿继发功能亢进者
⑤结节性甲状腺肿疑有恶变者
(2)手术禁忌证★:
①青少年患者;
②症状较轻者;
③老年病人或有严重器质性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
(3)甲亢的术前准备★
①一般准备:精神过度紧张或失眠者可适当应用镇静和安眠药;心率过快者,可口服利血平0.25mg或普萘洛尔;发生心力衰竭者,应予以洋地黄制剂;
②术前检查
1°颈部透视或摄片:了解有无气管受压或移位;
2°详细检查心脏有无扩大、杂音或心律不齐等,心电图检查;
3°喉镜检查:确定声带功能;
4°测定基础代谢率:了解甲亢程度,选择手术时机;
③药物准备:口服复方碘溶液→甲亢的主要术前准备(不准备手术者,一律禁服碘剂);
1°可先用硫脲类药物,待甲亢症状得到基本控制后,即改服2周碘剂,再进行手术;(基础代谢率很高时),
2°开始即用碘剂,2-3w后甲亢症状得到基本控制后便可进行手术;如症状减轻不明显,加用硫氧嘧啶类药物,直至症状基本控制,停用硫氧嘧啶类药物后,继续单独服用碘剂1~2周,再进行手术;
3°直接服用碘剂(复方碘化钾溶液),每日3次,第一日每次3滴,第二日每次4滴,以后逐日每次↑一滴,至每次16滴为止,然后维持此剂量;(此法适用于基础代谢率不是很高的患者);
(4)手术时机的选择
①手术时机的决定因素:BMR接近正常;只有BMR±20%以下,术后发生甲危的可能性才小;
②手术时机的参考因素:全身情况,esp.是循环系统情况的改善(P↓、脉压↓)是适当手术时机的重要标志;
③甲亢基本得到控制的标准:BMR<+20%,脉率<90次/分,病人情绪稳定,睡眠良好,体重↑;
④甲状腺本身的表现:1°甲状腺变小变硬;2°甲状腺杂音减小;
(5)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的注意事项
术中操作原则
理由
通常切除腺体的80%~90%以及峡部
切除腺体过少,或峡部不切除,容易引起复发;
腺体切除过多,又易发生甲状腺功能低下(粘液性水肿)
保持甲状腺背面完整
以免损伤紧贴背面的甲状旁腺
结扎甲状腺上动脉,应紧贴上极
以免损伤喉上神经
结扎甲状腺下动脉,应远离下极
以免损伤喉返神经
严格止血、放置引流
以免术后切口内出血导致窒息
△注:紧贴上极结扎甲状腺上动脉,远离下极结扎甲状腺下动脉::可记忆为“紧跟上级,远离下级’;
(6)手术的主要并发症★:
①术后呼吸困难和窒息:多发生在术后48h内,最危急(由于气道堵塞可出现喘鸣及急性呼吸道梗阻);
→常见原因为:
1°切口内出血压迫气管
2°喉头水肿;
3°气管塌陷;
4°双侧喉返神经损伤;
→急救措施:立即行床旁抢救,及时剪开缝线,敞开切口,迅速除去血肿;如此时病人呼吸仍无改善,则应立即施行气管插管
②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损伤(见昨日甲状腺应用解剖);
③手足抽搐:手术时误伤及甲状旁腺或其血液供给受累所致,多发生在术后1~3天;
④甲状腺危象☆:多发生在术后12~36小时内,是甲亢的严重合并症;
1°常见原因:术前准备不够、甲亢症状未能很好控制及手术应激有关;
2°临床表现:高热大汗(39℃)、脉快(12次/分),烦躁、谵妄、呕吐、腹泻等;死亡率高达20%~30%;
3°预防:术前准备一定要充分,手术时机一定要掌握好;
4°治疗:肾上腺素能阻滞剂、碘剂、氢化可的松(而非地塞米松)、镇静剂、降温、葡萄糖溶液、吸氧、心衰者加用洋地黄;
4.其他药物(主要用于术前、术后):
(1)普萘洛尔的应用:普萘洛尔是β受体阻滞剂,能减慢心率,快速↓基础代谢率,控制甲亢症状,缩短术前准备时间;最末一次口服普蔡洛尔要在术前1~2小时,术后继续口服普茶洛尔4~7天;
二、单纯性甲状腺肿1.病因:
(1)甲状腺素原料(碘)缺乏:主要病因;
(2)甲状腺素需要量↑:如青春发育期、妊娠期、绝经期妇女对甲状腺素的需求量↑,可引起生理性甲状腺肿;
(3)甲状腺素合成和分泌的障碍:某些食物和药物(如久食含硫脲的萝卜、白菜或硫脲类药物),以及甲状腺素合成酶的先天缺乏等都可导致血中甲状腺素↓;
2.临床表现:
(1)女性多见,甲状腺功能和基础代谢率大多正常(除了结节性甲状腺肿可继发甲状腺功能亢进外);
(2)甲状腺肿大(主要):
①对称;
②弥漫;
③腺体表面光滑,质地柔软,随吞咽上下移动;
(3)压迫症状(主要):
①结节内并发囊内出血;
②体积较大时可压迫气管、食管和喉返N,出现气管弯曲、移位和气道狭窄影响呼吸;
③压迫颈深部大静脉,引起头颈部静脉回流障碍,出现面部青紫、肿胀及颈胸部表浅静脉扩张;
(4)继发甲亢,也可恶变;
△注:
①压迫气管导致呼吸困难;
②压迫食管导致吞咽困难;
③压迫喉返神经导致声嘶;
④压迫颈交感神经导致Horner综合征;
⑤压迫颈静脉导致颈静脉怒张;
3、诊断:
(1)检查发现甲状腺肿大或结节,仔细收集病史,认真检查;
(2)对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病人还应作放射性核素显像检查,此外还可以应用B超、X线检查;性质可疑时,可经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以确诊;
4、治疗原则:
(1)生理性甲状腺肿,宜多食含碘丰富的食物如海带、紫菜等;
(2)对20岁以下的弥漫性单纯甲状腺肿病人可给予小量甲状腺素,以抑制垂体前叶TSH分泌;
(3)有以下情况时,应及时施行甲状腺大部切除术(适应症)★:
①因气管、食管或喉返神经受压引起临床症状者;
②胸骨后甲状腺肿;
③巨大甲状腺肿影响生活和工作者;
④结节性甲状腺肿继发功能亢进者;
⑤结节性甲状腺肿疑有恶变者;
三、亚急性甲状腺炎1.本病常发生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之后,是颈前肿块和甲状腺疼痛的常见原因;
2.临床表现:
(1)多数表现为甲状腺突然肿胀、发硬、吞咽困难及疼痛,并向患侧耳颞处放射;
(2)常始于甲状腺的一侧,很快向腺体其他部位扩展;
(3)病人可有发热,血沉增快;
(4)病程约为3个月,愈后甲状腺功能多不减退;
3.诊断:
(1)病前1-2周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2)病后1周内可表现基础代谢率略高,但甲状腺摄取I显著↓,这种分离现象(特点之一)和泼尼松实验治疗有效有助于诊断;
4.治疗:
(1)泼尼松+用甲状腺干制剂,效果较好;
(2)停药后如果复发,则予放射治疗,效果较持久;
(3)抗生素无效;
四、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肿)1.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是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最常见的原因;本病多为30~50岁女性;
2.临床表现:
无痛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对称,质硬,表面光滑,多伴甲状腺功能减退、较大腺肿可有压迫症状;
3.诊断:
甲状腺肿大、基础代谢率低,甲状腺摄I量↓,结合血清中多种抗甲状腺抗体可帮助诊断;疑难时,可行穿刺活检以确诊;
4.治疗:
(1)可长期用甲状腺素片治疗,多有疗效;
(2)有压迫症状者应行活组织病理检查或手术以排除恶变。
怎么样治疗白癜风好呢治好一位白癜风幸福一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