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饮食
疾病饮食

您现在的位置: 疾病饮食资讯_疾病饮食食谱 > 疾病饮食食谱 > 写给普通人的精神科用药10条实用指南

写给普通人的精神科用药10条实用指南

发布时间:2021-12-31 16:26:54   点击数:
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753196.html

用药还是不用药/成瘾不成瘾/药物副作用/起效时间与疗效/维持用药时间/疗效不佳/具体服药方法/特殊类型人群/中药与西药/小结

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1.用药还是不用药

精神/心理问题的治疗分为三种情况:

一种是必须要通过药物来进行治疗

另一种情况是可用药也可不用药

第三种情况是不必用药

用还是不用,主要应该取决于医生的判断(而不是你的判断),当然医生也会尊重你自己的选择。

如果问题很严重,如精神病性障碍(不是老百姓狭义上的精神病)或严重的抑郁焦虑,医生会毫不犹豫地劝你服药(我也建议你毫不犹豫地听医生的话!)。另一方面,如果你觉得通过自己的力量很难解决自己的问题,或者实在是耗心竭力,医生又认为药物可以帮助你,那你最好还是服药。

精神科医生确实存在过度“信赖”药物的倾向,其中主要的原因之一,是他更倾向于相信越来越多的关于精神疾病的生物学成因的研究成果(我不得不说,有些医生是不加分辨地相信),另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他缺乏恰当的渠道推荐你去做合适的心理咨询或治疗。按人均比例,中国的精神科医生少的可怜,而且大部分医生并无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训练背景,对于每天疲于应付众多患者的他们,建议你服药可能是最简便的方法。

因此,对于那些确实不必服药的患者(客观地说,到医院寻求诊疗的患者中,这类来访者只占很小的一部分),最好的办法就是明确地跟医生提出自己的主张。

不过,你千万不要上来就讲一些道听途说的传言,诸如:我听说药物能使人变傻、会把好人吃坏了、吃了精神科的药物就会停不下来,需要一辈子吃下去云云。

这会本能地引起医生的反感和不悦,因为这些问题对医生来说实在是太蠢。

你可以直接跟医生说:我知道药物可能是解决我的问题的一种方法,但我想知道是否还有其他可行的方法,因为我对服药有很大的顾虑,也听到一些关于精神科药物的传闻,如果医生您有时间,能不能给我解释一下我的疑惑,同时,我也想知道是否有其他非药物的方法能够适合我。如果你这么说,我相信,通常情况下,医生都会比较耐心地花些时间为答疑解惑。

总之,关于服药还是不服药,并没有人剥夺你的选择权!但是,如果你不具备良好的判断的能力和专业知识,一个明智的做法是跟医生探讨你的困惑,千万不要开始就抱着“说死也不用药”的想法。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相信科学,是维护你的健康的最明智的做法。

2.关于成瘾

除了一部分人长期或较大剂量地服用苯二氮卓类(安定类)药物会有成瘾性外,其他精神科的药物都没有证据表明具有成瘾性。

一些人在突然停药后,很快(1~2天内,极个别的会在更长时间以后)会产生不适,这通常是撤药反应而并非成瘾,这些不适一般很快就会过去(极个别的会持续相对长的时间)。所以在你开始服药的时候,就可以跟医生探讨,将来如果停药,应该怎么停?有些药物需要缓慢停药,如果你问的话,医生会告诉你(好的医生会提前告诉你)。

另一种情况是,停药以后,原有的症状(或相近的症状)复发,这通常发生在停药几周以后,这也不是成瘾,而是病情复发,说明你还要继续巩固治疗。

3.关于副作用

副作用肯定会有。但不是人人都有。如果有,通常都比较轻微,例如胃肠不适、神经症状(轻微的头晕头痛)、嗜睡失眠等等。一般几天就会过去。

对于小部分人群,有个别药物会存在长期的副作用,如体重增加、、轻度的肝脏损伤、性功能障碍等。这些长期的副作用,医生也比较头疼。通常,他们会尽可能地选择避开对这类药物敏感的人群。但是,医生有的时候只能在利与弊之间权衡,如果医生仍然建议你服药,通常是他慎重权衡(疗效与副作用)的结果,有的时候,鱼与熊掌不能兼得。

患者或家属面对药物说明书中密密麻麻的副作用通常会看得心惊肉跳,不过,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那些说明书上副作用写的越详尽的药物,通常越安全,而那些只写寥寥几语的,反倒很危险。

一般按照发生的几率,将药物的副作用分为常见、少见、偶发、罕见。你可以这样问医生:这个药物有哪些常见的副作用?然后,你再问:有哪些相对少见的副作用,万一出现了,我好有个心理准备?一般医生都会乐意给你提供相关的信息。

患者本人或家属另外一个常见的担忧是:服用精神科的药物可能会让人变傻。这种“偏见”是由于以往所谓“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物给大家留下的恶劣印象导致的。可以说,这几十年,科学家主要的努力就是通过开发新的药物,洗掉抗精神病药物的的这个“污名”,总的来看,科学家是成功了。

药物对大脑的长期影响尽管还有待研究,但是,更多的证据支持这一结论:药物可以减少精神疾病对大脑的损伤。换句话说,药物不是让你变傻,而是阻止你变傻。尽管你服了药,不等于病魔就老老实实就范。治疗实际上就是治愈的力量(药物和你自己的努力)和病魔较量的过程。有的时候,药物可能敌不过病魔的力量,所以,导致“变傻”(疾病导致的认知功能损伤)的元凶不是药物而是疾病本身。

不过,我想强调一下,新一代的药物引发的最大问题就是体重增加(进而可能导致一些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患病率增加),这已经引起了临床医生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baokangworkshop.com/jbsp/14226.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