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食为天,胃为先」,有个好胃很关键,否则吃不好啥都不好。
但「十胃九病」,胃胀、胃痛、反酸、嗳气,相信大家都体验过。这些常见的胃部不适,靠养更靠防。
很多人认为人生在世,最不能辜负的就是美食,想着法子给胃多装一些好酒好菜,殊不知有些食物和饮食习惯其实对胃很不好。今天就给大家讲讲8个伤胃的不良习惯,以及食用建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偏好「重口味」
剩饭菜、烤制或腌制的食物(如火腿、烤肠、各种咸菜)中含有大量亚硝酸盐,极易形成亚硝酰胺,在胃中直接诱发肿瘤。瑞典科学家发现,每天摄入加工肉类制品的量每增加30克,患胃癌的几率就提高15%~38%。
这类高盐食物不仅会加重患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同时对胃黏膜的保护层也会造成损伤。偶然的损伤可以快速修复,但如果一直是高盐饮食,这种损伤就是持续性的,在此基础上,胃黏膜就踏上了「萎缩-肠化-癌变」之路。
其中,高盐食物的代表——咸菜和烧烤,除了含盐量高以外,还可以在体内产生大量亚硝基化合物,这同样会增加胃癌的发病率。
食用建议
在饮食中尽量避免咸菜、烤制以及其他高盐加工食品,从而来降低胃癌的发生几率。相反,饮食中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作为预防胃癌的保护性因素,吃得越多,胃癌越不容易发生。
2.三餐不定时
调查显示,经常三餐不定时者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1.3倍,生气进食为1.5倍,喜食烫食为4.22倍。如果上述因素协同作用,则患胃癌的相对危险性更高。
胃是一个习惯遵守“时间表”的器官,胃液的分泌在一天中存在生理性的高峰和低谷,以便于及时消化食物。胃酸和胃蛋白酶如果没有食物中和,就会消化胃黏膜本身,对胃黏膜造成损害。饥一顿,饱一顿,经常不吃早餐,有时又暴饮暴食,加之开夜车、生活无规律,让胃癌发病有了“良好”的土壤。
食用建议
对于不能按时吃饭的人,身边应常备点苏打饼干、速溶燕麦等零食,实在来不及去吃饭也要往肚子里填点东西,对抗胃酸,别让胃“空转”。但这个方法只能作为偶尔应对,如果长期这样做,对胃一样有伤害。
3.空腹吃水果刚刚提到新鲜水果可以减少胃癌发生,为什么有些水果让胃很受伤呢?
柿子、山楂、枣这些水果内含丰富的鞣质(也称之为单宁)。鞣质在胃内与胃酸、果肉蛋白发生作用,形成胶冻样物质。正常情况下,胶冻很快便被排空进入肠道。可如果有胃排空障碍的情况,这种胶冻在胃内便会越积越多,继续汇集食物里的蛋白和纤维素,从而越变越大,越变越硬,最后胃石就形成了。
胃石在胃内可以压迫导致溃疡甚至大出血,治疗起来也很麻烦。
食用建议
胃排空比较慢的中老年朋友一定要记得不要空腹吃大量的柿子、山楂和枣。
4.爱抽烟、喝高度酒抽烟的人以为尼古丁只会进入肺,殊不知,烟雾也会随着消化道进入胃,直接刺激胃黏膜,引起黏膜下血管收缩、痉挛,胃黏膜出现缺血、缺氧症状,长此以往,很容易形成胃部溃疡。
适量饮用低度酒,能增加胃部血液的血流量,但是当饮用的酒精量超标时,一般只要是酒精饮品在20°以上,每小时饮用超过ml,对胃黏膜的损伤就开始了,同时有可能还会导致急性腹痛和胃出血。
食用建议
戒烟限酒。适量饮用米酒、葡萄酒等低度酒,避免大量饮用白酒,不喝劣质酒。喝酒前要适量进食,以减少酒精对胃肠道的直接刺激。
5.常服胃刺激性药物很多药品,如解热镇痛抗炎类(阿司匹林、扑热息痛、止痛片)、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类(地塞米松、可的松)等可直接或者间接地损伤胃黏膜,增加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引起炎症与溃疡,危重的会发生胃出血与穿孔。
用药建议
如果因为病情需要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记得同时衡量胃是否可以耐受,必要时联合使用胃保护性药物。
6.进食过快、过烫常听人说,「吃饭要细嚼慢咽」。的确,相比大口吃饭,医生更推荐细嚼慢咽。倒不是说咀嚼过的食物可以减少胃的负担,而是为了减少气体吞咽。
我们每一个吞咽动作,除了咽下食物,同时还有气体被咽下。这部分咽下的气体越多,越容易有嗳气等消化不良的表现。而大口吞咽或者边吃边说,都会明显增加咽下的气体量。
同时进食过快、过烫,还容易造成烫伤口腔和食管黏膜,这也是口腔癌和食管癌的隐患。
食用建议
国外研究证明,如果每口食物都能反复咀嚼,坚持几十年,健康状况会明显好于同龄人。建议最好每口达到30下左右,有助于消化。
7.饮食不洁饮食卫生与否,看起来只是小事一桩,但养胃还是伤胃有时候就由这类小事决定。
如果饮食不注意卫生,带有病原体的食物可能导致急性胃肠道炎症,甚至还可能带来幽门螺杆菌的感染。
考虑到食物或者饮用水的污染正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主要来源,因此,不饮生水、不吃生食这些基本要求也是让我们远离「伤胃」的好办法。
8.小痛隐忍很多人对胃部隐痛、腹胀等状况很不重视,能忍就忍,能拖就拖,实在不行吃片止痛药救急。
事实上,任何胃部不适都可能是身体在报警,一定要及时就诊,勿把小病拖成大病。
目前000+人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