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著名学者吕坤在《呻吟语》中提出,“卑幼有过,慎其所以责让之者。对众不责,愧悔不责,暮夜不责,正饮食不责,正欢庆不责,正悲忧不责,疾病不责。”这“七不责”从健康育儿的角度来看,至今仍发人深省。
对众不责防肝郁
中医认为“肝喜条达”,有“藏血”的功能:当处于相对安静状态时,部分血液回肝而藏之,当处于活动状态时,则血运送至全身,以供养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如果当众责备孩子,不但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也会使孩子情志抑郁,气机阻滞,久而久之出现肝郁的可能。
愧悔不责防伤脾
孩子做错事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一般会有悔愧之心。有的家长在气头上,难以自控,一再批评孩子,结果可能伤害到孩子的“后天之本”——脾。中医认为脾“合肌肉,主四肢。”人体有赖脾的运化功能,使肌肉发达,四肢有力。若孩子脾虚不健,肌肉失其营养,就会逐渐消瘦萎靡。
暮夜不责防夜惊
中医认为儿童脏腑娇嫩,神气容易因惊吓而怯弱,暮夜间的责骂易让孩子的心神散乱,夜不能寐,甚至夜啼夜惊。若孩子长期睡眠不足,会造成免疫功能减弱、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饮食不责防伤胃
中医认为“人以胃气为本”。胃气强则五脏俱盛,胃气弱则五脏俱衰。孩子吃饭的时候批评他,其胃气会逐渐虚弱。从西医角度讲,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植物功能也不稳定,孩子就餐时,如果被责骂可引起其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诱发溃疡。
欢庆不责防伤心
中医认为心为神之主,脉之宗。而五脏中的心对应七情中的喜,孩子高兴时被责骂,不但会难受,而且会伤“心”。所以,孩子心情好时可以适时开导教育,但是不宜责骂。
悲忧不责防伤肺
中医认为五脏中的肺对应七情中的悲。人在悲伤忧愁时,可使肺气抑郁,耗散气阴,出现感冒、咳嗽等症状。中医认为肺主皮毛,所以情绪抑郁,悲伤可以导致荨麻疹、斑秃、牛皮癣等。
疾病不责防难愈
孩子生病正气虚弱、抵抗力下降,此时被责骂,则对身心损害更大。
那么什么时候教育孩子合适呢?中医有三因制宜的理念。
因时制宜:选择孩子比较愉快时,以理服人而不是盲目训斥。
因地制宜:注意教育场合,选择单独跟孩子一起时,保护孩子自尊心。
因人制宜:对于性格外向的孩子可适当加大批评教育的力度,对于性格内向的孩子则要有耐心启发式的教育。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地方白癜风怎么治疗最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