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將至,不少家庭都會購買,甚至是自行包粽子應節,但傳統粽子主要以糯米製成,其糖份極高,素來是糖尿病患的「剋星」,那麼,是否意味一眾糖友,佳節在前只能戒口呢?由澳門鏡湖醫院糖尿病防治中心舉辦的「端午節健康飲食工作坊」,介紹如何透過以健康的食材包粽子,及注意食用的份量,做到飲食健康,吸引近50名糖友、家屬及市民參與。
每逢節日前夕,糖尿病防治中心都會舉辦健康飲食工作坊。今年端午節工作坊,則是今年第二次活動。活動在5月28日(星期六)下午三時半至五時,在澳門鏡湖醫院霍英東專科大樓病人資源中心舉行。中心梁子澎醫生在致辭時表示,中心舉辦健康講座,是為了增進糖尿病患、家屬及市民,對糖尿病的認知,推廣健康飲食的生活習慣。他期望,在中心的醫護人員不斷大力宣傳下,糖尿病友的治療情況能愈來愈好,又希望能吸引更多市民參與,令糖尿病相關資訊在社區中普及。
避免沾醬
中心周惠碧營養師,介紹端午節飲食注意事項。她表示,傳統粽子使用的食材較不健康,以肉粽為例,糯米含高碳水化合物,肥豬肉含高飽和脂肪,鹹蛋黃則含高膽固醇,故本身纖維量低之餘,更是高醣、高脂、高膽固醇。正因粽子本身已經熱量超標,她建議,在品嚐時應避免沾醬,如肉粽避免搭配豉油、麻醬、甜醬及甜辣醬,鹼水粽子則避免沾白沙糖吃,或以代糖取代。她強調,最重要的是注意進食份量,飯餐食用時半隻已是極限,當茶點更需要淺嚐幾口即止。否則吃得太多,造成腸胃難消化外,更會影響血糖、血脂及血壓,而食用後亦需搭配適量運動。
粗糧取代糯米
由於不少家庭都有自行包粽子習慣,她建議,可選擇其他較健康的食材,取代傳統的食材,不止食得健康,食用份量亦可酌量增加,食用時亦更滿足。如糖份過高的糯米,可將部分糯米,以粗糧,即燕麥、紅米、紅豆等取代,降低粽子的糖份及升糖指數;脂肪含量高的五花腩,可更換為豬後腿肉,甚至是雞肉或素肉,豬肉則更換為植物油;至於鹹蛋黃,則可以栗子代替。
講解期間,周惠碧營養師向在場人士,推薦了豬肉粽、雞肉粽及素粽,三款健康粽的食譜贈送予在場人士,現場亦準備了健康粽子所需的食材,先由中心的廚師示範,並介紹每項食材所需的份量,再讓參加者及中心的醫護人員,動手嘗試包粽。同時,中心更備好已經蒸熟的兩款健康粽子以及水果,作為下午茶的茶點,供參加者享用。參加者一邊包粽子及交流心得,一邊品嚐美食,活動在一片和樂融融的氣氛下結束。
附:
三款五穀健康粽食譜
五穀健康粽食譜(份量:10隻)
材料
粽葉
30張
米料
(二選一)
糯米克、紅米30克、小米30克、洋薏米30克、
燕麥30克、蒿麥30克
糯米克、小米30克、洋薏米30克、燕麥30克、紅豆30克、眉豆30克
餡料
豬肉粽
豬後腿肉4兩、綠豆仁克、香菇(切粒)4朵、蝦米1兩或菜圃20粒、鹹蛋黃3隻、植物油2湯匙
雞肉粽
雞腿肉4兩、綠豆仁克、香菇(切粒)4朵、蝦米1兩或菜圃20粒、栗子5粒、植物油2湯匙
素粽
素雞6兩、木耳1兩、香菇(切粒)4朵、菜圃20粒、栗子5粒、甘筍絲2兩、植物油2湯匙
(供稿:吴燕仪,足部护理学组委员)